文章详细页面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收藏

今天我想同大家就礼仪与中国人文精神的话题来做一些交流。

一说到礼仪,大家马上就会想起拥抱、磕头、握手、坐姿等一些礼节。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是中华礼仪的全部,那就错了。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意思就是中国人所有的理念都可以通过礼仪来展现。礼的背后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体现的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如果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就可以对中华礼仪有相对透彻的了解。

1949年,钱穆先生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这所书院办了17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钱先生停办书院,前往台湾。到台湾之后,有美国学者问他:“您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否简单地归纳一下,中华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钱先生高屋建瓴,谈了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后来这位美国学者将谈话记录整理成文章发表,题目就叫“一堂中国文化课”。钱先生讲中华文化可以用一个“礼”字来概括,当然,这里的“礼”不能翻译成礼节、礼貌。中国人讲的“礼”跟西方人的“文化”几乎是同义词。中国人称国家制度为礼制,也用礼来完成个人修养。在中国人看来,从如何待人接物,到房子如何修建,服装应该怎样穿,这些生活中的内容事无巨细,都应该按照礼的要求来做。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礼,离开礼,中华文化就无从谈起。

为什么说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礼仪是人跟禽兽区别的标志。如何认识和定位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在讨论,以至于西方人认为,全部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古今中外有很多学者认为人是会语言的动物,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从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的动物来解释,人与禽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是按照礼的要求来生存的。

为什么说礼是人与禽兽的区分所在?试想一下,一个人虽然仪表堂堂,也很会说话,可言谈举止处处显得缺乏礼仪修养,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的外表虽然呈现着人的形态,却管束不了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人,必然无法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禽兽不懂得礼,而人不是禽兽,只有按照礼的要求来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跟动物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懂礼。礼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来的社会规范,是每个人必须遵从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我们的文明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停止和倒退。《论语》一书便记载了孔子对当时状况的焦虑。他说,人是从动物演变而来的,要努力修身,争取做君子圣贤。不过,有的人却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步三回头,君子要远离这样的人,正所谓“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说,人不应该以为自己跟禽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异于禽兽者几希,一旦庶民受到的教育程度不足,甚至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禽兽的这一点点区别也丢掉。君子之道,如果把这点儿东西都丢了,这还算是人吗?所以,礼太重要了,“君子存之”。

人是从动物界进化而来的,这注定了每个人身上依然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如无序、贪婪、恶斗、残忍等。若要成为圣贤,就必须首先消除自身的野性,而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来适当地控制自己的内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