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喀什地区各族人口分布格局变迁
在线阅读 收藏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或地区中,从人口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民族关系和相互交往的诸因素时,首先要关注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或者说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各民族集团的人口相对规模,另一个是各群体的地理分布格局。

在保持本族的文化与宗教传统、争取经济与政治权利等各个方面,人口相对比较多的大民族在族际竞争中一般具有优势;但是人口规模较小的民族,如果其人口相对集中聚居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也可以在局部地区形成自己的“社区”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争取本族的权益。也正因为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族群之间的文化同化和融合通常都发生在民族杂居地区,而且族际融合的主流方向往往倾向于人口较多的族群并形成主流族群对较小群体的同化。

按照政府的官方统计,在中国境内有56个正式认定的“民族”,835846而且各族人口规模之间的差别很大。按照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中国既有人口超过11亿的“汉族”,835847有19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族群,还有7个人口在1万以下的族群。同时,各族群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与基本格局也很不相同,例如回族和满族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藏族和维吾尔族等则相对集中居住在各自的自治区域内。

为了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中国各族群的客观交往条件,对各个地区的族群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和比较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曾经对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少数族群人口聚居区进行过有关地理分布特点和城镇内族群居住格局的调查与研究,835848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理解当地族群关系的变迁很有帮助。本文是在1997年和2007年两次在南疆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数据,对新疆特别是维吾尔族相对集中的南疆喀什地区的各族人口分布格局以及变化情况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