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佛教与民间外交
在线阅读 收藏

各位同学,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佛教与民间外交》。首先,我们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创教两千五百年,在两千年前开始传入中国。现在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是在一千六百年前传入中国,但是在传入中国两百年后就消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基督教是在三四百年前明代的时候传进中国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有一千三百年,所以佛教是最早传进中国的。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不断地接受中国人的改造,它的形式和理论已经被改造成为适合中国人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知道,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一直都存在着,但是在中外交流这一板块中,佛教是中外文化交流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佛教与民间外交》,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参与世界性的活动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现在很多国际性事件都离不开中国,这表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反过头来看中国古代的外交是什么样的情况。一般来讲,现在的外交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讲的政府外交,通常称为“官方外交”;另外一个在专家眼中叫做“公共外交”,通常也称为“民间外交”。官方外交的特点是它由政府主导,代表着国家的立场,强调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公共外交是指在两个国家的老百姓之间,或者是公司之间,或者是大学之间,或者不同宗教之间发生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这两种外交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中国古代的民间外交,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佛教来完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可以付诸历史,看一看佛教在民间外交中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刚才讲过佛教由印度传入,它是经由哪些地方传入的呢?它是通过现在的巴基斯坦(过去属于古印度),然后经过西域(现在的新疆),经过丝绸之路传进来的。这条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之一。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不仅可以到达古印度,还可以到达罗马(古代亦称罗马为大秦)。这条道路既是中国人做贸易生意的路线,更重要的,它也是文化交流的路线。大家都知道西安,西安就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当时佛教传进中国,最后一站就是到达西安。因为当时西安是首都所在,是最重要的城市。佛教的传入是这条丝绸之路最主要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在的敦煌可以算是这条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里的那些壁画基本上都是以佛教为主题。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新疆的话,会发现新疆也是受佛教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很多壁画都是以佛教为题材。另外,大家都熟知的唐僧就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到印度,在印度住了17年,学成以后又回到中国。所以,在这条路上,传播的文化主要是佛教。这是我们讲的陆上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播活动主要活跃在这一段路上。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看历史,你就会发现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是从印度,但是从南印度,通过斯里兰卡,经过印度洋,然后到印尼,再经过南海,最后到中国。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终点站是广州。所以,广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那么,从海上丝绸之路也同样可以看见佛教的影响。广州光孝寺大家都去过吧?慧能法师就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为“禅宗六祖”。禅宗是由达摩祖师创立的。达摩大师就是坐船过来的,他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广州。而且除了达摩大师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外,还有其他很多僧人是通过这条路线来到中国传教的。广州这个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站,也同样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所以,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另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

当时的很多交流基本上都是民间自发行为。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官派留学生,都是自己想办法去的。从印度来的僧侣主要是为了传教,而从中国去印度的僧人都是为了学习佛教。在古代,留学生主要是出家人,他们留学的目的地是印度,是为了求取佛法。大家都知道玄奘。玄奘时代,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五百年,但是佛教理论非常艰深,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明白,玄奘在国内找了很多名家学习佛法,但都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答案,所以他决定去印度求取真经。那时候留学不像现在有很多辅助设备,当时完全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身体。你要到印度,只有沿着丝绸之路走,路上你可能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人烟,这时候就要考验你的意志和身体,有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跑回来了,也有半途死掉的。在玄奘之前有一个高僧叫“法显”,他61岁时去印度求取真经。他的书里面记载,当时他从新疆这一带到印度去,共有五人同行,但有三个人受不了提前跑回来了,还有一个人死在路上,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自己一个人往前走。沿途他靠着死人骨头作路标,最后走出沙漠。所以,古代去印度留学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坐船也是一样。我刚才讲法显大师。他是从新疆由陆路去的印度,但回来的时候他选择了坐船,船到南海的时候海上起了风浪,由于当时的船都是木船(不像现在都是铁制的),船晃得很厉害,这时就需要将船上的东西丢到海里以减轻重量,还算幸运,当船上的客商将货物往外扔得差不多的时候,风浪停了。如果风浪再大一点,他可能就回不来了。

刚才是讲中印佛教的交流,在佛教之前有没有文化交流呢?汉代以前,西域诸国都是中国的藩国,它们每年都要向汉帝国进贡。现在的新疆地区当时是属于西域三十六国的。到公元前60年,这一片地区才被汉朝收为所有,在西域成立了西域都护府,行政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省。当时这些藩属国臣服于汉朝,并将汉天子尊为最高领袖,他们每年都要向汉朝进贡宝物,比如汗血宝马、和田玉等。所以汉代的时候,新疆这一带与中国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汉朝的达官贵人到那边去寻找宝物,比如我刚才讲的汗血宝马与和田玉。他们为了猎取这些宝物,甚至不惜发生战争。古代的战争与我们现在的不一样,早期古代战争是为了抢夺人口,因为古代人口不多,而且人均寿命不长,由于国家的生产、建设都需要人口,所以当时人口对每个国家来讲非常重要。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到西域主要是为了猎取那边的奇异珍宝,但佛教传入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佛教是一种文化,它不能被拿在手上欣赏,它是对一个人心灵产生作用的。佛教的传入,就把过去为了珍宝、人口或土地打仗的交流模式改变为宗教文化的交流。所以佛教传进来以后,为人的心灵教育和境界的提升打开了一条道路。人们开始觉得,佛教益于人的精神信仰,为了这种精神信仰,大家都愿意付出一切去国外求经,或者请高僧到中国弘扬佛法,这就彻底改变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方式,文化的交流成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可知,这种最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恰恰是通过民间形式表现出来的。当然,政府也会派人出去与佛教国家进行交流。比如,关于佛教传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与政府行为有关。东汉初年,传说汉明帝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金人,于是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他就询问大臣谁能解这个梦。这时大臣傅毅说:“皇上,您梦见的这个金人莫非是佛陀?”然后,他就跟皇帝说在西方有佛,他们身上都是金色的,都是金人。听了傅毅的话,汉明帝决定派两个大臣到西方去寻找佛法。这两个大臣去的路上在新疆一带碰见两位僧人,于是这两位大臣把这两个僧人迎回中国。当时与僧人一起来的还有一匹白马,身上驮了不少佛经,自此佛教就开始传入中国。这两位大臣带着僧人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汉明帝把他们安顿在鸿胪府,鸿胪府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招待所。两位僧人就在鸿胪府把带过来的佛经翻译出来,所以鸿胪府也成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就是现在洛阳的白马寺,号称中国第一寺院。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不去详究。但是这个故事说明中国佛教的传入,第一,关系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第二,这是一种和平的传入;第三,佛教是中国人把它请进来的,这就与基督教不一样。佛教传进中国以后,既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刚才讲佛教是由政府(当时的皇帝)派人请进来的,这是一个官方行为。但是,自此以后,佛教大规模的交流更多都是民间行为,也就是民间行为主导着佛教之间的交流。比如我刚才讲的玄奘和法显,他们的活动就都是民间行为。

刚才讲,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佛教交流,而其他宗教活动都依附于佛教。比如基督教在唐代的时候已经传进中国,但是当时它不叫基督教,而叫景教。古代的“景”字是光明的意思,隐喻它们是传播光明的宗教,但是如果我们看它的经典文献,它里面用的都是佛教词汇,所以基督教传进中国的方式是依附在佛教的经典里面传进来的。明教也是这样。明教是古代波斯宗教,也是唐代传进来的。波斯是现在的伊朗,伊朗在伊斯兰教没有传入之前,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属于波斯文化。波斯国内崇拜的宗教是摩尼教,摩尼教认为世界有光明与黑暗两种势力。摩尼教在唐代传进中国以后,最兴盛的地方是在新疆。新疆维吾尔族的前身是回鹘族,新疆当时叫回鹘国。如果大家学过历史就会知道,回鹘国与安史之乱有关。当安禄山、史思明起兵攻打唐朝的时候,唐朝是抵挡不住的,唐朝为了挽救自己,就向回鹘借兵,最后唐朝依靠回鹘的骑兵才挽回了败局。但是,把人请进来,却不好把人请走,这时唐中宗感到非常为难,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一个计策:将请进来的这些回鹘兵切割开来,安排到全国各个地方。这个回鹘族是信仰摩尼教的。摩尼教就开始在全国传播起来。明代以后,这个摩尼教就叫做明教,“明”是代表着光明的意思。但是明教的经典文献也是依附佛经才得以流传下来,这就说明明教传进中国以后,在文化上也要依靠佛教的包装才能生存下来。不仅基督教和摩尼教如此,印度教也是这样。大家知道佛教在印度产生,但是印度有很多宗教,佛教只是其中一个宗教,它在印度的影响并不如在中国大,而印度本土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印度教,佛教在整个印度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印度教虽然在整个印度社会中占据很主要位置,但它的经典同样也是通过佛教而传进中国的,还是以佛经的方式进入中国。我们现在反过头来当然可以把佛教的经典和印度教的经典区分开来,但是古人都将它们视为是佛教传进来的。正因为很多宗教的传入都需要依附佛教,我们才说在中外交流中,佛教是民间交流最重要的活动。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与国外的交流中,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都有佛教的影响。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消息说,中国政府最近免去很多国家外债,一共是三百亿元,这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古代中国一直是一个大国,中国号称“天朝”,而周围这些小国家都承认中国皇帝为最高领袖。在唐朝、明朝、清朝的时候,越南、朝鲜、韩国等周边国家与中国是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他们每年都要向天朝进贡。向天朝进贡的东西一般是特产、美女,还有佛舍利与佛经。佛教的这些东西在古代进贡的贡品里面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官方外交。

民间外交则促成了大量佛经翻译的活动。按照学者考证,从佛教开始传入到宋代,前后有两三千人到中国来翻译佛经,而这些活动基本上属于民间活动。过去翻译佛经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当时信仰佛教,有一个地方,然后就把从印度来的僧人请过来,为他们安排食宿,请他们把经书翻译过来。所以当时很多都是一般老百姓组织的翻译活动。佛经的翻译很有意义,因为佛经是用梵文写的,很多中国人都不懂梵文,于是就需要有翻译。所以,翻译对佛经的传播很重要。当时翻译佛经的过程是僧人口述,然后懂梵文的人听懂后就把它记录下来,记下之后还需要有一个人来修辞润色,这样一来就组成了中国古代译场。这个译场就像我们现在的翻译学校,有的是国家出钱,有的是民间集资而办的。比如玄奘的译场就是由政府出钱办的,当然这个译场非常严格,从一本经典进来到翻译成形,一共需要经过十一道严格程序,其中还有一道手续要盖皇帝的印章。除了官方译场以外,还有大量民间译场,这也是中印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外交可以促进官方外交,或者说民间外交是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在中国古代的民间外交中,佛教的民间外交就特别重要。

刚才我们说的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民间外交。我们从佛教交流中,同样可以看到中国对东亚国家的影响。唐代鉴真和尚就是一位在中日之间搭起文化交流桥梁的大师。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然后又从中国传到韩国、日本、越南。但是从中国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的佛教已经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中国佛教里面,除了禅宗之外,还有律宗。律宗在唐代也很有影响。当时日本有人来大唐,想将律宗请回国,于是就找到鉴真大和尚。鉴真为了把佛法传到日本,先后六次渡海,五次失败,而第六次才取得成功,最终把佛教传到日本。所以,日本人把他当做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开山祖师。

唐代的时候,政府管得比较严,刚才讲玄奘到印度求经,就不是政府批准的,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法律来判的话,玄奘到印度求经叫偷渡,可是他在印度待了17年,学到了佛法。印度是一个喜欢思辨、争论的民族,玄奘在印度的时候,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他参加了当时印度国家举办的辩论大赛,得了第一名。这时他功成名就了,就想回国,于是他给唐太宗写了一封信说他要回国。当时唐太宗因为看到他已学到佛法,并且为国家争光,就批准他回国。玄奘回来的时候,唐太宗到长安城外迎接他。鉴真和尚也是这样。六次渡海中有三次是因为海潮而失败。因为古代航船主要靠海水的流向,船开出去又顺着海水漂回来。另外有两次是因为别人告密,没有上成船。从历史上记载的资料来看,到日本的船通常在10月份至11月份这段时间出航最好,如果顺利并且掌握海水流动的方向,从中国宁波出发,十天之内就能到达日本。日本人有时候会把奈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因为佛经的传播基本都会传到日本的古都奈良。到奈良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陆路,是从长安出发经东北过鸭绿江到韩国,最后从韩国再到日本;再有一条是从宁波开船直接到日本。但这两条路都是充满风险的。

公元8世纪左右,世界上有两个强盛的国家,一个是唐朝,还有一个是罗马。唐代强盛的标志不仅在于经济、国土开始扩张,而且文化也开始向外传播。唐代文化是开放性文化,当时世界上各种文化都可以进入长安,所以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都是在这个时候传进中国的,佛教则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不仅如此,唐代的文化,包括它的政治架构、建筑、寺院、宗教也都向外传播。日本就是从唐代开始接受中国文化的。韩国、越南也是在唐代的时候,开始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当时韩国和日本有很多人到中国来学习。学习的有三种人,一种就是俗家弟子,他们有的是家里有钱,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儒家思想,这在当时是一种时髦;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遣唐使,他们是由政府派来大唐学习;还有一部分人是求法使,他们到中国来求取佛法,这一部分人是出家僧侣。在大唐盛世的时候,求法使一般都是民间行为。所以佛教在民间外交中,不仅影响中印的国家关系,也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所以,佛教的民间外交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刚才我给大家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外交情况。为什么我要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中国古代的佛教?因为鉴古才能知今,不知过去,就不能构建未来。我们的目的当然在现在。现在应该怎样发扬我刚才所讲的佛教作为民间外交的作用?当然要考察过去的佛教历史。

现在的国家将公共外交和官方外交分得非常清楚。可是这个社会里面,有很多东西恰恰是分不清的。民间外交就是这样。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和日本一直没有打开外交局面,但从1949年到1972年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断过,这都是依靠民间活动而进行的。当代中日之间的民间外交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佛教界来完成的。还有缅甸政府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的,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佛牙舍利送去南亚国家展出,供当地佛教徒参拜。这就扩大了中国佛教的影响,同时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这些民间外交来打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局面。

现在我们进入大国时代。我刚才讲了唐朝的例子。一个大国要想在世界上有发言权,要想有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文化。我们现在所受美国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片”:一个是美国大片,再一个是美国的薯片(食品),最后一个是芯片。美国就是靠这“三片”把中国市场占领了。中国以后要想走向世界,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必须作为我们的“名片”走向世界,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这样中国才能作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所以,当我们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时候,我们就更加需要文化的输出。历史上,中国是儒家、佛教和道家三家并存,它们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反过头来看,儒家到哪里去了?《论语》大家还能背几句?我们对儒家基本上陌生了,儒家的经典,除了学者,在老百姓中间影响不是很大。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是靠着儒家思想来统治国家的,它的思想是深入民心的。但是这个平台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另一个是道家,但道家现在的势力有限。请大家看一看,现在到处都是佛教寺院,佛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最有影响。这就表明佛教可以搭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也要利用佛教这个平台,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要发扬佛教的民间外交这个传统。我们知道宋代以后,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就逐渐合流并最终走到一块,所以现在的中国佛教不可能完全是印度佛教,而是儒道释融合之后的佛教,所以,僧人们弘扬佛法,他们更多地是在宣扬中国文化,不仅在讲佛教的东西,同时也要谈道家、儒家的思想。在儒家、道家平台式微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最能利用的就是佛家。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走向世界,那佛教所发挥的民间外交的功能就非常有效,它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