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2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光彪楼1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王薇

王薇:非常感谢各位同学。我来自新浪,2004年进入新浪,把我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它。

首先有三个人想介绍给大家。第一位是一个“70后”的男生,理工科毕业,做外语编辑,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路透、美联这些通讯社涉及中国的新闻翻译成中文。互联网三年一个坎,三年你可以由普通编辑成长为市场部的值班总监,但是三年你也可以沉默消极。这个男生喜欢编程,他在新浪的三年里两次申请国外留学,学习编程,第一次失败了,但是2005年终于如愿,现在拿到了美国绿卡,8年时间如果他现在还在新浪,我觉得他可能已经是主编了,但是在美国只是个编辑。第二位是一个“80后”“85前”的男生,很活跃,到新浪后每天都在工作,三年时间考取美国的大学研究生,在美国期间他写了大量的留学笔记,他是《南方周末》的国内第一个拍到奥巴马的记者,刚刚把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写成书;第三位是一个“85后”的男生,刚来的时候特别喜欢新浪,在新浪的三年间这个孩子见证了互联网最急速的变化,博客、微博和现在的移动终端产品。后来他说要离职,因为自己看不到五年后的变化,要先去游遍祖国大好河山,想明白自己今后要做什么。这就是老中青三代在新浪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说明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叔本华有句话,人不能要你想要的,但是可以做你想做的。希望在座各位做你想做的,这是开篇。

下面讲三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壹读》杂志,这个杂志的出品人名字叫林楚方,林楚方先生原来是南方报业集团《南方周末》实习版的新闻编辑,现在变成出品人。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观点:“三有”,我们主要讲其中的两个“有”。第一个要有价值观,无论做杂志也好,还是做媒体也好,都要有自己的价值观。第二个是要有知识,知识有很多种讲法,有趣地讲,叫趣味,《壹读》杂志的口号是轻幽默。第二个案例是《纸牌屋》。早年,媒体有种强势的感觉,现在是碎片化的时代,类似《看天下》《壹读》《第一财经周刊》这样相对容易阅读的杂志有生存空间,而不是原来那种非常精英的杂志,现在更注重感受。《纸牌屋》就是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用户搜索进行分析而后进行拍摄的。第三个案例是墨迹天气,墨迹天气这个公司有成功的广告,它不仅是天气软件,而且还可以照相。日本有一个天气软件,公众通过它把自己对天气的感受直接告诉他人,如果烈日当头,正在大街上走的人会告诉别人拿把伞、出去少穿衣服,这些人把自己的信息通过手机传到这个平台,公众用他的直接感受作为信息分享。墨迹天气有相似之处,它变成一个交流社区,目前在APP上下载量很大。

从前面分析的如何做人到后面的媒体案例,我主要想讲一下均质化。做人最担心的是均质化,同样,做媒体最怕的也是均质化,现在很多人提倡创新,创新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目前的五大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特质,非常容易区分。新浪是长线发展战略,每个阶段有侧重,是门户网站里最早做新闻、博客和微博的,新浪相对比较理性,新闻投入现在还在延续,新浪是门户网站中唯一一个广告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网易的口号是做有态度的新闻。腾讯是个技术型公司,所有的产品围绕技术,产品研发能力极强,是一个产品型公司。搜狐现在做的是视频舆论化,搜狐也是做技术的,走舆论,趋势是视点。凤凰网,白领阶层是其主要受众,内容基于凤凰卫视。这几个门户网站的受众人群有差异,总结一下,有三点需要关注:第一,资源非常重要,要整合资源;第二,如何运营产品非常重要;第三,品牌,有了内容别人不知道也是没用的。

下面简单讲一下互联网媒体的现状。中国互联网最早起源是谁?是《杭州日报》,20年前它是勇于尝试的。互联网发展中有两个节点可以关注一下:2008年,奥运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这是商业媒体入驻大事件报道的典型案例;汶川地震可以说是互联网媒体真正打入了媒体世界,因为当时传播最快的是互联网。

下面分析一个案例:雅安地震中,主要将壹基金和红十字会对比。雅安地震发生的时间是8:02。中国地震快报在8:03发出来地震消息。接下来我们看壹基金,壹基金是一个民间的组织,它15分钟后就致电联系当地了解灾情。红十字会在30分钟后才开始发布内容,105分钟后红十字会与当地取得联系。下午4点多,通过壹基金开始募捐,壹基金在下午4点半的时候筹集约1420万元善款,红十字会当天下午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106笔,共计2万多元。比较二者,壹基金是一个民间组织,相比红十字会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这就有一个问题,壹基金是长线做宣传的,一个是速度的力量、一个是品牌的力量。红十字会基金会的微博在运营上有很多问题。

关于运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内容化问题,产品非常重要,很多内容要通过产品来表达,那么在产品做出的时候,资源也非常重要。我们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是一个典型的营销做得非常好的案例,内容也非常好。运营里资源是重要的部分。我们要对自己的资源进行分类,不管是媒体资源还是其他资源都要进行分类,同时要配置相应人员。互联网跟传统媒体的区别是,互联网一块专门做内容,一块做商业运营,两边交叉。网站里首先是总编辑,总编下面可以是副总,副总下面是频道,这里任务是怎么分配的,比如说编辑,做得好的话可以晋升为高级编辑,相当于总编,所有的内容都是由他来决定。对于网站编辑的规范,我们对标题也好,对专题著作也好,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非常中性、客观地去陈述一个事件,不要用惊悚的标题去写,规避这些主观的想象,标题要简洁。同时,标题不能惊悚,但是要吸引人。

最后给大家讲两个传统媒体微博运营的案例。第一个是《人民日报》的微博运营。“@人民日报”上线,经历了非常长远的过程,他们经过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它对上线时间进行了选择,是在最热的新闻、最热点关注的时候上线。选择点非常巧妙,凌晨4点钟上线。上线之后的第一条信息就是:你好!好久不见。评论是“@人民日报”的根本,它的定位非常准确,发出的观点与报纸营销方式完全不同。根据突发事件关注民生话题是我们做新闻的职责,评论是立足之本。第二个案例是央视的微博运营。央视要求的是独家和快速,它的微博完全与“@人民日报”不同,后者是评论和焦点新闻,“@央视新闻”是突发新闻的直播,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不同的生态中都有自己的定位。

希望大家会去选择,经常去看新浪等媒体的编辑是怎么工作的,大家可以来参观。

嘉宾:以后到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话,现在的教育机构更需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王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语言好或者写作好,无论到哪个媒体这都很重要的。我建议大家多动笔,对同一个事件,不同媒体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建议大家多看书多思考。文笔要好,形成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独特的观察事物、表达事物的方式,实习期间主要是要学到东西。实习生接触东西有限,大家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多观察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能做到今天?观察思考很重要。

嘉宾:您说做新闻传播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喜欢的事情无法改变,大家觉得三年就到达一个底线。

王薇:媒体是很重视人的。虽然各有所爱,但自己要有自己的志向。我建议如果从事传媒行业,要思路高远,要有高的眼界。每个人选择的原因不同,我建议第一家单位非常重要。每个人要有自己的选择,当前职业变化非常快,三年之后干吗?去做什么?很多人在三年后回头看自己做了什么,而我每年都会想我自己的行为。人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