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同
在线阅读 收藏

随着农村城镇化、村民市民化的推进,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退缩以及由此引发的参与不足、认同缺失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乡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村头、树下、晒坝、井旁、广场等公共空间是大家认识、熟悉、交往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村民利用社区内外资源,采取互助、自治等行动,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协调社区的共同事务,培养对社区的共同认同,维持社区的繁荣稳定。然而,在现代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浪潮下,乡村社会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传统乡村那种你来我往、相互协助的热闹场面不复存在,留下的是“草比人深、人比鸟少”的空巢社区,乡村集体活动名存实亡。而退出集体活动后,大部分农民的休闲活动以家庭为中心,电视成为多数农民娱乐和休闲的首选。在此背景下,乡村社区的公共空间急剧萎缩,进而“塑造”出原子化的个人、冷漠的邻里关系和饱含危机的信任状态,村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降低,对社区的认同也日益式微。人们意识到,要让农村社区和谐有序地发展,当务之急是构建新的认同模式和认同机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