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可以“暗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收藏

导读

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引起了全球性恐慌,影响了银行风险和信贷产品的发行。在中国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李克强总理强调关注金融风险,不会出台新的刺激计划,而是更多借助市场来解决。利率市场化将会迫使那些过去享受低利率的国有企业进行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的改革,以应对市场竞争,从而“暗中”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2013年6月底,中国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大幅攀升至历史新高,一度引起了全球性的市场恐慌。并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一系列问题的质疑和猜测,比如,中国政府对货币政策的掌控能力、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和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改革路线等。

虽然现在利率已经回落,但是人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理念。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行动过于仓促;同时,在短期货币市场运转失灵时,央行的反应又过于迟缓。有些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央行和市场之间在政策上存在严重的沟通不足。这就导致银行间市场的一些交易存在违约风险,甚至某些小的金融机构存在倒闭的风险。

但是此观点并没有充分的根据。央行认为信贷在利率上升前已经过度增长。并且,中国银监会正在制订新的规则来限制“影子银行”的发展。尤其是通过有限度管理短期高息贷款,对富有争议的理财产品制订监管标准,使之与银行间市场融资的关联性更强。

中国央行故意放任利率的上升,警告中型金融机构不要到银行间市场进行过度短期融资,为长期项目放贷。央行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商业银行需要更好地管理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并且,央行仍有其他一系列备用工具可以改善流动性。由于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正在减轻,一些金融机构面临倒闭风险的局面也正在缓和。

这一事件并不能进一步加剧对中国经济下滑预期的担忧。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疲弱,以此很容易推测出中国第二季度经济状况继续萎靡,原因众所周知——许多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投资增长缓慢、需求疲软、出口增长平平。

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已经导致其他短期利率的上升,并且暂时制约了一些长期信贷产品的增长。比如,一些企业债券的发行计划被迫推迟。但是,利率的上升并没有预测出银行信贷的持续普遍收紧,并且导致其他的长期资金募集困难,从而拖累经济增长。增长可能还会进一步放缓,然而这主要是实体经济的原因,而不是信贷市场发展的问题。

确实,这个事件对于中国新的领导阶层的经济改革路线来说通常具有正面意义。李总理在最近的讲话中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为了应对经济增长,而启动新一轮的刺激计划。他宣称进一步刺激政策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将会产生新的风险和问题。恰恰相反,他认为中国应该更多依靠市场来维持经济增长。

这次改革的关键部分就是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这意味着最终废除存款利率的上限。利率管制导致过去几十年的低利率环境。

中国货币市场最近传递出来的信息,意味着更广范围内的利率改革即将到来。这就要求那些大量举债的企业,未来只能靠缩减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来保持盈利。

这对于那些最近几年资产收益率已经大大下降、财务损失显著增加的国有企业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还没有明确进入领导层的改革时间表中。而利率市场化将会迫使他们“暗中”改革。对于那些不能维持盈利的公司,随着利率的上升将不得不出售其资产,最终被更强的竞争对手所收购或者直接破产倒闭。

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进一步引导信贷投向更有价值的中国企业,推进经济的增长。此次利率改革将更加有利于私营企业,这些私营企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是目前国有企业的三倍。

当然,那些在过去几年的利率环境中受益的银行将抵制改革,杠杆率最高的那部分企业也会反对改革。

中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能否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将是决定未来改革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新一代领导人在未来10年的任期中能否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

本文原题名为“China Could Reform Its State Businesses by Stealth”。本文作者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于2013年7月刊于PIIE网站。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