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知识经济与国土资源
在线阅读 收藏

读了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国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报告,我认为是一份很好的研究报告。下面谈几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这个报告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报告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报告的结论之一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土资源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个结论符合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或称为全面工业化阶段的特点。这一阶段(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仍然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的经济资源。现在发达国家逐渐更多地依靠科技,依靠人力资源,更多地依靠知识、信息,这是由于他们已实现了工业化并进入了后工业社会。而我们目前这个阶段主要的资源的确还是物质资源。从这个角度讲,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我认为这个结论还可以再提高。我认为国土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不仅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际上国土资源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础条件,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讲社会再生产的时候讲到,只有在农业有了剩余产品之后,人们才有能力去从事其他工作,包括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没有物质资源,没有能源,人就活不了。现在人类的食品基本上还是来源于土地,代用品很少,况且代用品大多是合成的,不受欢迎,人类欢迎绿色食品。因此,人类生存离不开土地。人类的吃穿住都离不开国土资源。人类的生存发展,到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国土资源这一最基本的条件。所以,不仅是在“较长时期”内,应该说国土资源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始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土资源仍将有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对于可持续发展,一个是要发展,一个是要持续地发展。发展就要依靠资源,没有资源,没有土地、矿产,经济、社会都不可能发展,没有水也发展不了。但发展要考虑持续性,因此对国土资源不仅要勘探、开发、利用,而且要保护它,要使它能再生,能永续地使用。

第二点意见,关于国土资源未来发展的前景。研究报告提到国土资源的“瓶颈”态势有所缓解,引用了一些数据。中国的情况的确是这样。社会上目前出现了知识经济的热潮,我也在研究知识经济问题。在这样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应该怎样认识国土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出了好多书,对知识经济似乎有个误解,好像物质资源慢慢不起作用了。有的同志可能也受这个观点影响,对物质资源的重视程度有点降低。我认为这是一种误会。什么叫知识经济呢?按照OECD在报告里的定义,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经济,或者具体地说,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基础上的经济。现在据说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已经占到50%了,将来慢慢地还要超过50%,那时社会经济的主体就是知识经济,社会阶段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有些同志在文章里已经有这个意思,将来有知识就行,别的都不重要。我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在多次研讨会上都提醒人们,知识经济不是光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只能说它主要建立在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别的资源还是要的。知识不是只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也有知识,没有知识农业也不可能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农业的发达也是靠知识,二十四节气的发明就是一个例证。工业社会更要有知识。所以,知识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很重要的,都是一种重要资源。当然,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是土地,农业社会人是土地的奴隶,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工业社会最重要的是机器设备和资金。马克思讲过,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的,不是它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来生产。到21世纪可能知识是最主要的,谁拥有知识谁就富有。但是现在任何时候知识都是一种资源,其他资源包括国土资源同样是很重要的资源,没有这些资源知识也产生不了。软件是知识产品,但也得有物质。许多产品如果没有物质产品的支撑,也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只有在物质产品比较丰富的基础上才能有知识的丰富和广泛应用。我们说没有知识的世界是愚昧的世界,而没有物质的世界是死亡的世界,没有能源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所以我认为对未来前景的展望,要强调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都是重要的,只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有所不同而已。因此,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这几种资源之间的关系。

另外,从数据上可能看出,中国国土资源对经济的支撑还是很高的,但国土资源状况并不很理想。例如,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人口密度却是世界大国中最高的(131人/平方公里),人均“成熟土地”面积则是最小的(0.21公顷/人)、人均水资源也最少(2292立方米/人)。前面所说的支撑度只是指直接的,只包括农业、矿业及房地产业。是否还考虑一下间接的,如交通等。现在高速公路发展过快,甚至要建新疆-上海、黑龙江-海南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占地特别多,而且占用的很多是耕地、好地,导致耕地越来越少。我认为有些地方该建高速公路的就建,不该建的也不应该勉强建。长途运输应多用铁路,有些可以用航空和普通公路。都上高速公路是否有些盲目呢?1998年公路投资1900亿元,大部分是修建高速公路。因为高速公路可以设卡收费,回收比较快,地方积极性也高。可是公路、铁路都得占用国土资源。所以计算国土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如果仅仅限于农牧渔业收入,耕地、矿产资源收入,这样计算出来的支撑度就小了。国土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度还应包括间接的,各行各业最终都要靠国土资源支撑。直接加上间接,支撑度可能就达到60~70%。

第三点意见,通常在分析国土资源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比较强调总量多,人均少,而对资源质量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注。拿土地资源质量来说,欧洲面积和我们差不多,那儿都是大平原,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而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土地质量不高,优质地少,只有东南等部分地区土地质量较高。据统计,中国6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或丘陵,33%是干旱地区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国是文明古国,土地开发比较早,破坏也较严重。古时候陕西这地方杨柳依依,从古诗里看还是很美的。现在陕西许多地方却是黄土一片。

国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等。中国水资源质量也不好,黄河、长江的水位在许多地段都高于地平面,长江也快成黄河了。水资源分布也不太好,南多北少等等。所以,在研究资源问题时要分析国土资源的质量问题。还要注重研究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问题,分析造成浪费的原因——这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或者进一步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资源无价,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误解,认为一切物质经过劳动才有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劳动价值观还有第二个标准,就是根据自然资源的边际成本来决定它的价值。土地的价值是以最差的土地来决定的,所以才出现级差地租。因为土地的特点是它的供给弹性基本上等于零,土地就那么多,你要增加土地总体上是不可能的。一样东西如果需要它有交换价值的话,它必须是稀缺的。土地是稀缺的,它的自然条件是它的价值的基础。而它的价值的来源是什么呢,来源于人类长期劳动的结果:由于人类的长期劳动,社会发展了;社会发展了,需求就增加了;需求增加了,土地的价值就上升。因此坚持资源价值论并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以后,水、空气都是有价值的,资源价值跟劳动价值观的关系及其与资源稀缺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最后一点意见是,对今后研究任务的建议。一是要研究资源法制问题。我觉得,国土资源要管理好,必须开发利用适度,加强保护。因为好多资源具有多用途性,土地可以耕种,又可用来建房子;水可用于工业,又可用于灌溉。国土资源的多用途性决定了国土资源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是好的,但你利用不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二是好多资源不可替代,分布不均匀。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法律,另外还要强调执法。政策法律本来应该是保护资源的,但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反而促成资源的大破坏。过去三次资源的大破坏,都与我们政策不完善有关,也是政策得不到正确执行的结果,许多情况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的破坏,所以要强调立法,更要强调执法。我觉得立法、执法,对资源的保护还要进一步加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