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从实求知录
在线阅读 收藏

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费孝通先生的《从实求知录》共收入31篇文章,另有1篇引言,4篇附录。该书收入1982~1998年的31篇论文,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8篇文章,其中“旧燕归来”是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所写。回顾了作者一生,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建社会学以来与北京大学的关系;“孔林片思”是为纪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周年而写的,文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心态研究”的题目,这实际上是后来提出文化反思和跨文化交流的最初契机;“开风气·育人才”一文则是在纪念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建所10周年暨吴文藻先生逝世10周年会议上的发言,文章追溯了吴文藻先生开创中国社会学研究新风气的历史,并联系社会学重建以来的发展情况,对社会学的下一代提出了新的希望;而“从私交到公关”一文在探析中外文化规则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的概念,也是日后思想进一步扩展的起点之一。

第二部分5篇文章是作者民族学研究领域成果的汇集。其中“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讲座的演讲,文中所表露的“多元一体”理念如果扩展到全球范围,则便是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也即文化际交流的理想状态;“边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思考”一文总结了作者自1986年以来所努力从事的边区开发研究的概况,是对作者把研究从农村和小城镇扩展到区域发展思路的一个形象说明;“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则回顾了作者最初的大瑶山调查、解放初期民族识别的实践和与此有关的理论思考,以及自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三部分10篇文章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关于城乡社区的研究。第一篇是为《云南三村》中文版再版写的序,文中回顾了作者和张之毅先生如何开展实地调查的历史细节,当中穿插了对呈贡魁阁研究团体的回忆,而着重处则在解释三村调查的理论逻辑,即类型比较法对研究中国农村社区的意义,因为从禄村经易村到玉村是从农业,经农工相辅到更多的商业这样一个类型变化线路,研究结果可对现代工商业发展、对传统手工业和当地土地制度的影响作一判断,以之与《江村经济》一书的主题互作映证。接下去的“重访云南三村”一文着重记叙了作者50年后回访三村时的所见所闻,并把这些情况和解放前相对照,主题还是紧扣内地村庄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子。“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是作者1992年9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首届“潘光旦纪念讲座”上的演讲,主要回顾了作者从事乡镇企业研究的历程,文章的起点是《江村经济》,因为作者80年代关于乡镇企业的研究正是继承了该书40多年前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这一思路的。“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一文则追溯了作者社区研究的经历,重点在于介绍“经济区域”的研究个例和有关思考,看得出来,随着研究范围从点到面再到片的扩展,理论的兴趣也逐渐被经验应用所取代。

另一类关于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论说的5篇文章中最重要的是“略谈中国社会学”和“关于人类学在中国”两篇。前者是199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座谈会上的发言,回顾了30年代社会学中国化和社区研究的源起、40年代在云南的实地研究、80年代的重建以及作者近10多年来的研究经历。后者是同年9月作者在日本九洲大学的演讲,回顾了早期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结合的历史,以及与民族学的关系。

第四部分8篇文章,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学术反思和思想提升的成果反映。其中“人的研究在中国”是1990年在日本东京东亚社会研讨会上的发言,是作者对自己人类学研究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对Edmund Leach的批评所作的回应,作者认为人类学应该是一门应用科学,而且在方法论上,可以肯定微型社区研究对 于理解中国社会的作用。同样的主题也反映在“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一文中,当然该文更加上了Malinowski和Freedman两位大师对中国研究在人类学学科上的意义评价,以及对另一位大师Firth的微型社会学方法的评说,从而再次回应了Leach关于中国人类学者能否研究自己的社会以及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总体这两个问题所作的批评。“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人不知而不愠”以及“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三篇文章是作者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前两篇是在说明史禄国体质人类学给予作者的影响,表现在史氏对通古斯人的研究对作者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影响,以及作者对史氏类型比较法的接受和运用。后一篇则描述马氏人类学功能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在人类学学科史上的地位,以及马氏文化理论的要点,并反思这些学术观念对作者自己的理论(如《生育制度》)和经验研究(如《江村经济》)的影响。另一篇“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则是在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多次发言的总成,反映出一种承前启后的心情,反思自己所学得的跨越“文野之别”的人类学方法,认为可以提高一步作为今后跨文化自觉的手段。

费孝通先生近年来在反思自己学术思想的时候,不断清理、扩展和提升自己的思路,逐步把目光推及到宏观的文化际的共同相处上来,以及我们自己如何为迎接这样一个相互交接的世界作好准备这一问题上来。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以前的问题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怎样活下去,现在则成了人类怎样在地球上能继续活下去。这一反思和提升的历路,也可以在本书收录的部分论文中看出来。总之,全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作者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主要论文,尤其是近年来反思和回顾的重要论文。这一个道路还将继续下去,比如作者近期对Malinowski文化动态论的评述以及对跨文化交流中的“州际经济”等概念的提出,一面表示着作者学术反思的进一步深入,一面反映着作者于应用研究中仍然关心着全球层次相互关系的设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