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民生建设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在线阅读 收藏

自近代以来,多少代中国人都在做“复兴”之梦。我们今天谈论“中国梦”与以往有何不同?与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时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改革开放初期的最大不同,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国梦”。也就是说,我们离“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了。既然更接近了,那就应该看得更真切,说得更具体了,不能止于抽象,止于朦胧。今天,“中国梦”已经不只是理想,它更是制度、是政策、是行动、是实际效果,一时做不到的也要有预期、有方案、有步骤,逐步实施、逐步兑现。总之,关于“中国梦”的讨论要具体化、明确化,为此要专门化、科学化。

由于“中国梦”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涉及极为多样的领域,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做专门研究,才可能深入和具体。例如,“和谐社会”比较侧重于社会关系,主要指一种社会关系的状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比较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信息化社会”比较侧重于人与技术的关系,主要指人的一种交往状态,如此等等,都具体揭示了某一侧面的社会特征。在“中国梦”的诸多领域中,民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从这一角度怎样界定“中国梦”?或者说,民生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现在大家在谈论“幸福”,但“幸福”不仅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它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制度,甚至不是一种社会状态,不宜用来表达社会建设的目标。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从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看,目前还找不到比“福利社会”更恰当的概念。当然,“福利社会”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我们所要建设的“福利社会”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必须回答下列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建设什么样的福利社会,怎样建设福利社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