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导语
在线阅读 收藏

金融强大是大国崛起的标志和标配,金融系统是大国运筹的协调枢纽,金融方略是大国战略的关键手段,金融国策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事实上,当今世界,金融是一种战略权力,渗透于现代社会的各方各面,在经济关系和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

新中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初期的“一穷二白”、艰苦创业期。二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期。三是全面战略崛起期,这主要体现在十八大后,中国第一次有了完整的大国战略规划。完整的战略规划不仅包括长远的战略目的,更应当有准确的战略定位和深刻的战略筹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的;提出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国,确定了中国的战略定位;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穿“合适的鞋”,揭示了当今中国的战略筹谋。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把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国家有很多种解释,但无可置疑的是,它是一种组织形态,其本质是一种秩序的建立。这种秩序保证在其系统下的资源配置优化,从而建立稳定性。国家需要在不断的动态平衡中维持这种稳定,并使之最优化,这就是国家治理。金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金融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如果说这种阐述仍然流于抽象,那么美国的实例则是最生动的注解。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祸及全球。对这场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多数都是从金融技术层面出发,然而美国自身实质上却是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来分析处理此事的。危机发生后迅速展开的政府干预和救市显现的是一国政府对于宏观稳定的极大重视,并将之永远放在国家治理第一目标的决心。而宏观稳定的关键是市场稳定,金融则是市场的核心。其后的货币防御反击战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现代国家战争的方式方法。美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完善的经济体制作为基础,其操纵金融手段的战略战术更是其死地复生、傲视群雄的最锐利器。

关于金融是什么,很多人会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政治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经济决定了金融”,但在现今金融意义远非如此。本书主要厘清三个问题,即金融的意义是什么?金融要干什么?金融要怎么干?

首先,要明确金融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今中国,金融已渗透国内社会的各方各面,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还是在军事、网络安全、反恐等国家安全领域,甚至在“反腐”和“防变(色)”等政治安全领域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放眼全球,金融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谁掌握了金融权,谁就控制了世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流派就指出,国际政治中的重心已渐渐从外交、军事等“高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低政治”领域。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流通信息化的今日,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军队管理者和学者的热门话题。在经济金融领域,两国交战已经不见国界,不见硝烟,不见厮杀,但后果却异常严重,可以瞬间使国倾城崩。非军事的交锋是一个新的领域,是国与国之间较量的新战场。当前中国的安全观在继续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等传统安全问题为核心的同时,已经把视野扩展到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反恐怖主义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总体安全观。在和平时期,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金融安全风险甚至威胁国防和军队建设。可以说,金融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融入整个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因此,金融的真正意义可称为国策。

其次,要明确金融国策要干什么。

一是金融要如何维护政权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颜色革命”和“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我国政权稳定的两大“主题词”。一方面,美国高举“民主改造”大旗不断在我国周边策动“颜色革命”,其利用金融手段制造动乱甚至颠覆政权的手法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受国际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影响,中国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民族分裂分子不断在新疆和内地制造暴恐事件,我国利用金融手段进行反恐缺位严重。中国金融国策首要任务要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江山不变色,社会主义江山不动摇。因此,防范金融“颜色革命”、推动金融反恐、金融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等应成为维护我国政权稳定、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课题,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二是金融要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经济金融持续发展,国家社会才能保持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则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今日的中国虽然依旧面临着各种崛起中的挑战,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快发展已经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加速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健发展并以此促进国家崛起和社会和谐,而金融能否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作用,是其中的关键。金融国策的中心任务要确保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因此,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抓手。

三是金融要如何推动国际经略。从中华民族的现状和未来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每一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的梦,也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将在自己追梦、圆梦的奋斗过程中,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就中国目前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中国梦实现的过程必然是中国对世界经济不断释放“中国红利”的过程,也就是说,中国梦造福世界是必然的。让中国梦获得国际认同,需要更多地从经济金融着手,而这恰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战略方面考虑的重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活动,不论老友新朋,还是近邻远亲,利用金融推动国际经略方面更加突出相互尊重,共谋发展,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金融国策战略任务要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确保经济实力真正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因此,金融国际经略是实现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重要途径。

最后,要明确金融国策究竟要怎么干。

一是要有战略思维。“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全球化和金融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特征,它们都裹挟着乘数效应,将国家和个人利益不断放大,使资源再分配更加复杂和迅速,从而击败一些国家和复兴另一些国家。金融不仅仅是金钱,也是一种权力,一种可与海权、陆权相提并论的战略权力。金融国策是一个主权国家为谋求其战略利益,长期为提升整体国家实力和国际经济社会地位而制定的有关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性、系统性决策,它应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形势、社会发展阶段等相一致,并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相互交织,以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金融国策应建立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需要主动出击、全方位筹谋、系统性协作。

二是要有法治思维。“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并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代社会的治理经验告诉我们,复杂社会需要简约治理,市场繁荣要求权力谦卑。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正是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抓手。金融治理也是如此。当前,我国的金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地方债等改革,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做到百姓心安、国泰民安?这就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金融体系运行状况取决于各相关主体的行为规范性,而金融法律制度是对金融机构及其金融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的制度安排,也是对金融监督管理者自身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制度安排。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安排已经难以适应变化着的金融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需要,亟须推出针对当前金融发展新形势、新风险的全面、完整的金融法律框架,使得驾驭金融风险有法可依。“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根据金融业的特点改进现行金融治理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

三是要有辩证思维。“要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职责结合起来”、“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在全面深化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要自觉利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长期崛起和短期维稳同样重要,长期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短期能够发挥经济金融稳定器的作用;金融体系改革必然伴随着风险,从国家金融安全角度看,要从最大化改革收益和最小化改革风险两方面共同考虑。从宏观上看,金融改革总体效果是好的,一定会带来改革红利;从操作上看,并非一步放开,或越快完成改革就越一定是好的,要有优先顺序,要有配套安排。

四是要有系统思维。“要坚持抓大事、谋全局,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战略问题、全局指导、宏观决策上”。我们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是对一国发展和竞争的控制能力的综合体现。金融是与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军事互相影响、相互牵涉、互为因果、共同作用的有机复杂体系。金融是工具也是武器。金融既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手段,又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关键。国家治理,必须在这张金融网络中,充分利用金融工具,牢牢把握金融权,运筹帷幄,赢得先机。

五是要有创新思维。“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经济、金融等的创新。当前中国经济自主创新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创新严重不足,而金融创新不足与金融业被“清规戒律”绑住了手脚直接相关。当前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的影响,银行业监管和国际接轨过急、过快,其实金融危机后的西方现有的金融监管是具有明显的惩罚性和政治性的,我们大可不必生搬硬套。“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以创新思维增加金融活力。

六是要有底线思维。“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金融可载舟亦可覆舟,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坚守底线思维。即应在坚持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同时,时刻警惕各种外部势力利用金融手段,直接间接地损害我国利益,对于国际竞争的残酷性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决不能过于天真。对此我们在对内加强金融改革发展的同时,要时刻注意防止金融风险,处理好金融领域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干成事,不出事。

本书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行金融策略的分析和建立,亦即从金融的角度给出国家治理的策略和建议。国家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形成有机整体。本书将之分为五大部分:稳固经济建设——金融战略体系篇(六大军事战略),坚实价值基础——国家金融安全篇(六大安全维度),经济外交战略——金融国际经略篇(六大经略筹谋),体制改革创新——发展与稳定并重篇(六大平衡),社会公平正义——金融误区解读篇(六大摆正)。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