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在线阅读 收藏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美联储紧急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随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相继效仿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因此逐渐被人所熟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初将其称为信贷宽松(Credit Easing,CE),认为该政策应关注美联储所持有的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的组合,以及这些资产组合如何影响居民和企业获得信贷的条件。在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将美国2008年底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美国等国家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化分工协作不仅使各国实体经济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而且也使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逐渐深化。某一国家或地区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亦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以利率为主要调节手段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断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陆续采取了量化宽松的非传统货币政策,通过大量增发基础货币试图走出“流动性陷阱”,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在美元利率持续走低,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量投放,当美国国内实体经济无法容纳这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时,导致流动性溢出,引发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不仅催生了资产泡沫,推高了物价水平,给各国造成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也压缩了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空间,使之面临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三难境地。因此,深入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有助于中国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对其负面影响,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日本是最早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但2008年底,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有关研究更加丰富。因此,本章将重点围绕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展开,包括政策的实施背景、实施的过程、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全球溢出效应与应对以及政策退出的影响与对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