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并在2008年9月因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后发展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经历了自1929~1933年“大萧条” 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这场危机不仅是自20世纪80年代金融全球化以来爆发的首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是若干年来罕见的爆发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国家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在改变了现行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也使中美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本文将基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这一视角,对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美经济关系及其走势进行研究。
李俊江: 经济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1992—1994)资助赴美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美国经济等。独撰和参与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余部,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亚洲经济研究》(美国)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项卫星: 现任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获美国福特基金会(1990—1991)和中美富布莱特交流项目(1994—1995)资助赴美从事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美经济关系、美国金融以及转轨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