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闽南茶村纪事
在线阅读 收藏

2004年暑假将尽的8月底,笔者应朋友之邀去其老家闽南安溪县西坪镇做客,体会闽南茶乡风情,顺便还做了一些社会调查。他说他们村是一个山区自然村庄,同时也是一个行政村,距最近的村庄也有2.5公里路。山村民风比较淳朴,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非常适合社区研究。

大家知道安溪盛产茶叶,著名的中国茶都就坐落在安溪县城,而西坪就是安溪最主要的茶业种植与加工基地,福建名茶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就在西坪镇。公交车进入西坪境内后,举目所望公路两边的丘陵山地皆是茶园,层垒而上,占据山体的大部分。安溪境内多山,西坪更是如此,很难见到一块平整的土地,村落民居皆依山而建。在铁观音的发源地山坡上,半山腰中都有村落分布,这里的居民世代以种茶为生,茶乡的特色也许就在于此。

朋友的家在离西坪镇还有十多里路的阳星村,位处西坪镇的北部,需要翻过一道山梁才能到达。从县城通往西坪镇的公路沿山间谷地、小溪而建,地势低平,但去阳星村则要翻山越岭。汽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放眼窗外,两面是陡峭的山坡,让人害怕。汽车翻上山梁后就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下,公路两边依旧是陡峭的山坡,阳星村就在山脚下四面环山的山谷中,四周都是丘陵山地。南边是村子的出口,这个出口也是从山脚下向外延伸。村中连一亩大面积的平地都没有,许多房子是依山而建,山的坡度都在40度左右,感觉地势太陡。然而,就在陡峭山谷间生活着260多户,1400多人。由于地处山间谷地,阳星村既是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行政村。因为人口增长过快,山村已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盖新房,新盖的楼房不得不挖山体而建,像是嵌在山坡上。行人可以从房子后面的山坡跳上房顶。朋友说,为了制茶时有晾晒茶叶的地方,家家户户都将新建的房子盖成三层或三层以上。山村民居也有古色古香的闽南传统结构悬山飞檐式,这种传统样式的民居的屋脊上都有各种装饰,其中以“二龙抢珠”雕塑为多,远看非常美观。山村道路坡陡崎岖,不适宜自行车与四轮汽车,村民日常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车。通常每户都有两部摩托车,一部较好,挂有车牌,用来跑长途,如去西坪镇或安溪县城;一部较差,不挂车牌,就在本村周围茶园与山地间使用。

适值8月底,福州天气还高温不断,但安溪茶乡非常凉爽,去茶村当天适逢刮台风,晚上下起大雨,山村夜晚感觉还有点冷,睡觉需要盖被子。第二天,大雨转成暴雨,山洪暴发,引发茶村周边山体多处滑坡。朋友家的楼房后面的山坡滑下许多沙土,堆积在楼房的两边,若不是楼房后墙挡住,会滑下更多的沙土。为预防暴雨引发地质灾害,村里干部打着伞、冒着雨四处巡视,发现朋友家出现这种情况,镇政府干部和村干部们还动员我们暂且离开,到村主任家暂住。朋友哥哥说,没有什么关系,滑坡只是几方浮土从坡地上滑落下来,山体没有出现松动。为答谢村主任的关心,我与朋友还是到他家小坐了一会儿。幸好,下午雨停了,滑坡现象也停止了。村主任对我说,由于土地资源紧缺,盖新房只能在陡坡上开辟宅基地,但茶村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因山体滑坡毁坏房屋及伤人的事件,只是梯田与茶园经常因滑坡而毁坏不少。

茶村为典型的聚族而居的村落,整个村庄只有吴、林二姓。在明朝嘉靖年间,即公元1522~1566年,当时邻村的吴镗迁移至本村,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本村吴姓人口较多,约占2/3,集中居住于村庄的东部;林姓人口较少,约占1/3,集中居住于村庄的西部。村内有祠堂两座,分属吴、林二姓。在村外边的山坡上还有村庙一座,为二姓所共有。村庙中供奉着在安溪非常有名气的社区神——清水祖师,还有观音、土地等神明,他们保护着全村的安宁。茶村每年都有两次公共祭祀活动,需要将庙里的神明抬出来游村,一次在农历正月十一,另一次在农历七月十一。每次都有三户作为“头家”承办祭祀活动,其中吴姓出二户,林姓出一户,如此周而复始。据朋友说,吴姓由于人比较多,他们是按照分家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承办者,而且兄长一般不直接担当承办者,但是要帮其小弟邀请参与祭神活动的人聚餐一次,以分担小弟的承办成本,目前已经排到了2025年;而林姓由于人数较少,他们则是按照结婚的先后来确定承办者,只要结婚了,就有义务承办一次活动。而吴、林二姓祠堂里没有公共性祭祀活动,只有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茶村虽然祠堂与村庙都有,但没有非正式的宗族组织与村庙组织,所有祭祀活动都依靠传统习俗维持着。据村中老人说,吴姓最早移居此地,后来才有林姓,二姓之间因通婚关系而联系非常密切,相处也和睦,民风十分淳朴。

茶村有小学一所,有学生180多名。朋友对这所小学很有感情,他就是从中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该村历史上第一个研究生。他在北京读硕士期间,自己出钱购书,协助村小学建立了一个图书阅览室。其时,他没有工作,经济并不宽裕,购书钱来自一次不幸车祸的补偿金。他以前有几个刚上学的侄子,他说买过十多本书给他们看,但他们不珍惜,不爱看,书并没有发挥原有的作用。他后来想,不如给村小学买书,因为他相信,在农村,孩子要出息,要走出大山,读书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只能一辈子待在大山里面。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促使他决定为家乡的小孩建一座图书阅览室。由于自己经济能力有限,他后来还向同村其他考上大学的朋友倡议,节余点钱为村小学购书。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村小学已拥有1000多本图书,生均近8册。为了保证图书数量的持续增长,他还利用2004年大年初一,带动家中的侄儿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摆摊,向全村村民募集资金,一次性募集到了2360多元。他自豪地对我说,这个图书阅览室可能是所有安溪县农村小学中唯一的一间,即使不是唯一,也是图书最多的一间。

我深深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感到愧疚,我大学毕业工作已快15年,却从没有为我所在的村子做过什么贡献。我每次回老家都要为侄子买书,但从没有想过为小学建一个图书室。大学生如何协助农村发展的话题被提过很多次,但跳出“农门”后,多数学生仅让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却没有更多地从全村去考虑。

茶村四周的山体土质深厚,属含腐殖质与沙粒的红壤,松软而肥沃,适合种茶。村民们在山坡上修有梯田,种茶叶、地瓜与水稻。山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平均每人有茶园约2亩,有耕地不足0.3亩。所谓耕地就是山坡的梯田,它们分散在或远或近的山坡上,有的地方需要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达。这种梯田如果种地瓜,一块梯田只能种一行,如果用来种水稻,能种两三行,所以八九块梯田才能凑成一分地。茶村所产的稻米不足以自给,每年都需要从外地大量购进。地瓜产量较大,但现在吃的人较少,大多用来喂猪。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山村民风淳朴而好客,春节及村庙公共祭祀都要杀猪招待亲朋好友。朋友说,历史上茶村因盛产茶叶、地瓜与水稻而富足,逢灾年不会外出逃荒。朋友笑着说,现在本村几乎没有海外华侨,西坪镇出华侨的村庄大多因为历史上太穷,而不得不“下南洋”谋生。在我看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茶村以种植茶叶为主业,茶叶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茶叶可采四季,分为春茶、夏茶、暑茶与秋茶,其中秋茶最好,春茶次之,夏茶和暑茶最次。究其原因,亚热带地区,茶叶三季皆可以生长,但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对制茶不利,茶叶发酵过程不易控制,香味流失过大,所以夏茶品质最不好。采茶的事基本上由家庭妇女承担,早出晚归,午饭早上带着,就在茶山解决。茶叶采回来后就进入加工程序。现在茶叶加工大多实现了半机械化,茶农家里都置办了“摇青机”“炒青机”“揉捻机”“速包机”“包揉机”“烘干机”六部机器。置办这些机器设备要花一万多元钱,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成品茶通过这些机械设备,经过八九道工序才能制成,通常一个劳动力一天之内可做出成品干茶50斤。夏茶由于品质差,收购价低,所以生产量小,春茶与秋茶收购价高,因此生产量较大。现在茶叶生产成本较高,种茶需要化肥、农药,加工时还需要电力与煤炭,再加上劳动力成本,投入是相当大的。现在茶叶销售数量得到普遍提高,但收购价并没有相应提高,获利最多的不是茶农,而是茶商。不过,从总体情况来看,安溪县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特别是“中国茶都”——安溪茶叶交易市场建成与投入使用后,搞活了茶叶的流通渠道,茶农收入近年来有所提高。得益于福建省税费改革,从2003年起,福建省政府取消对茶叶主产区安溪的农业特产税,人均减负60~70元,这也间接提高了茶农的收入。据朋友介绍,他们就用政府免掉的这部分农业税来修建乡村公路。

在农业税费改革之前,茶村农民的负担是相当沉重的。当时,村提留是22元/人,教育附加费是24元/人,教育集资费是22元/人,计生优抚费是8元/人,农业税是5元/人,茶叶特产税是65元/亩。茶叶特产税是2003年免去的;从2004年起,教育附加费与教育集资费也被免除。现在村民人均负担为35元,可谓大大减轻。

如今山村茶农大部分都有兼职收入。该村有位村民在西坪镇办有大型工艺品厂——泉州恒星集团公司,公司专门生产出口欧美市场的藤木工艺与铁艺家具,年产值近亿元。这家工艺品厂的创办人正是朋友的叔父,我们在西坪镇停留时还去该工厂参观过。泉州恒星集团公司,1980年还是一个小加工点,后来成为省进出口总公司的一家下属企业,1998年成立公司,获得出口贸易权,主要经营工艺品,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各国。目前公司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共有75个代加工点,工人有1000多人,这些工人主要是分布在各乡村的加工点,专门负责产品的验收、包装以及管理工作,产品主要是通过每年两次(春季和秋季)的广州交易会向外商展示与售卖,每年主要依靠订单来出口产品。据朋友介绍,以前他叔叔公司的许多管理干部都是亲戚,关系都很密切。不过,这几年来了许多外地的员工,包括10个大专以上学历的外省毕业学生,还有一个菲律宾的设计人员。

据朋友介绍,他叔叔采用一种比较有乡村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利用农村的劳动力以及乡村空余的住宅作为公司厂房的延伸或者一部分,与各个加工点签订加工协议,这样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转移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又可以节约厂房。而公司总部的那些人员主要负责对外联络,与外商打交道,以及采购一些原材料,当然某些原材料也可以发动各乡村的村民上山采集。产品全部从厦门海港出口,平均每天有约20万元的货物出口。当然,公司由于地处偏僻乡村,运输成本很大,再加上公司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不好管理,整体的经营管理成本比较大。据朋友的叔叔介绍,该公司不仅每年可以向国家缴纳三四百万的税费,而且可以大大解决当地乡村的许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茶村村民或在镇里的工厂上班,或领回一些订单与原料回村加工。村中已有20多个工艺品加工点,有的加工点还雇上外省的农民工作为帮手。因此,在有些村民家里,茶业已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现代工业正悄悄地渗入山村,改变着山村的面貌。茶业与藤铁工艺家具是安溪县两大支柱性产业,茶村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正是安溪县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安溪曾是六合彩泛滥成灾的地方,现在六合彩灾难已成为历史,但六合彩仍然存在,只是不那么火热,村民“买码”也多了些理性色彩。2000~2002年六合彩猖獗时期,小小茶村至少被六合彩卷走上百万元资金。朋友回忆说,当时他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妈妈都拿出1000元参与“买码”,可见当时的疯狂程度。现在茶村有三至四个开票人,庄家也有两三个。开票人是明确的,但庄家是不明确的。庄家并不在村庄露面,只让开票人露面。有时开票人就是本村的庄家。如果本村庄家吃不了本次的押注金,他会向村外的大庄家转让一些,以减轻可能中奖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样本村就与村外形成一个稳定的链条。有人说地下六合彩像传销,这是很有道理的。在2000~2002年的六合彩风暴中,赚钱的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亏本了。所以现在人们对六合彩都敬而远之。

制茶虽是很辛苦的事,但喝茶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安溪铁观音茶有香高味纯、久泡愈香的特点,深得“茶客”们的喜爱。现在闽南一带的“茶客”有非西坪茶不喝的习惯,可见,西坪铁观音在市场上是多么受欢迎。朋友带我去每家小坐时,主人首要是招待闽南工夫茶。主人将家里最好的茶叶拿出来,这些茶都是家里自制的,专为招待客人而准备。泡茶有一整套工具,泡茶器具是盖碗,而不是茶壶,盖碗很小,不到拳头大,茶杯则更小巧,只有核桃大。第一次给茶碗注入沸水是不能喝的,主人将茶水倒入茶杯,摇晃一下就倒掉,是为“洗茶”与“烫杯”。第二次用沸水冲的茶才可以喝。端杯在手,只见茶汤金黄,香气四溢,小口抿下,沁人心脾,顿觉齿颊留香,回味绵长。喝茶时,主人还会拿出糖果点心来招待客人。我们与主人一边品着茶,一边聊着天,感受着茶乡村民的好客与纯朴。

在茶村小住三天后才与朋友一家告别。朋友的家人非常好客,以茶相送,回来后喝着从茶村带回来的铁观音,总想起在茶村的三日,虽然时间很短,留下的回味却很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