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移民社区的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
在线阅读 收藏

一切社会变迁史,也是心灵变迁史。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处在社会变迁中的人们的心灵状态、行为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必须切实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和中国人的心灵追求,包括移民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准则,给出社会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评价尺度。

国外学界对社区的研究,肇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以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的社区理论为基础,西方学界在社区问题研究中先后形成了“类型学”、“区位学”、“社会行动理论”等三大理论模型。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市内的犹太人居住区、波兰移民区、上层社会邻里、贫民窟等作为都市移民社区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思想。

国内学界对“社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激烈的转型,由于急速的城市化,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的移民社区逐渐形成,对移民社区的研究便成为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揭示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道德观念变迁和社会伦理重构,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探索。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文化的内涵比较宽泛,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社区文化,可以从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方式、典章制度规范和精神生活方式来理解,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产或工作方式、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以及人们的价值追求。移民社区文化,是指移民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道德文化是精神文化中积淀最深、影响最广的部分,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直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精神气质和生活层次。移民的人际整合和伦理重构,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移民文化的个性与特征。

道德关乎人们的生存信念,关乎个体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理想,关乎人与人的关系指向。道德的修养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道德主体一旦在内心深处认同,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文化理念,就会促使主体道德意识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多数移民到来之前,已接受原居地的道德文化、生活习俗的熏染,形成了各自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来到深圳之后,一方面,向往突破,向往改变;但另一方面,自身又是从那种文化中孕育生长出来的,又怀旧、留恋往昔的文化,还留恋故人,留恋乡音。文化冲突与心灵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建设新的文化,却又不能把人们从原居地所带来的文化全部切断,连根拔起;建立新的家园,在潜意识中也不可能把故乡完全忘却。文化是人的生存血脉,无法切断,只能融合渗透生长。这里就有一个保留原居住地的文化个性,同时又融入深圳城市文化的问题。

深圳又是一个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移民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的主体人格,有着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深圳的道德文化,必须将个人的合理利益要求,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尊严、主体性、创造性等人格特征纳入到文化建设的视野之中。道德文化氛围要充分关注个人的合法权益,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要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个人的创造精神,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处在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不同的人文及文化背景,使道德意识呈现多元化倾向,人们彼此间行为反差很大。传统的道德观念正受到冲击、过滤与重建;现代道德文化意识在渗透、发育和成长,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方式在相互交织,人际关系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过程中,其显著特点是个人独立性强,而群体协调性有待加强与巩固;个人发展欲望强烈,社会责任感则有待加强和改善。为了形成深圳的现代城市文化,在尊重移民的道德文化传统和道德心理的基础上,应以深圳的创新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进行对话、融会、整合与引导,提高道德境界,规范道德行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实现移民社区的人际整合和伦理重构,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准。在此,本文提出四种道德理念,即宽容、友善、诚信、和谐。

宽容是深圳移民社区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的灵魂。

宽容是文化的包容和接纳。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是移民文化的本性。深圳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城市,必须汇百川之流,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才能丰富城市的内涵。深圳要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也必须慎思明辨,博采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就道德文化本身来说,无产阶级道德具有最大的科学性和全人类性。从全球化视野来看,正义、公平、关爱、互助,是普世伦理价值,是人类道德文明的宝贵财富。尊重法律提供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的自由保障,人和人之间尊重人格、平等对待、相互合作、和谐发展,这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宽容是对移民文化的融会贯通。任何一种新质文化,总是在对异质文化的兼容酝酿中产生的,文化的本意就是培育与成长。深圳作为移民城市,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经济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文化层次、法律观念、道德素质各有差异,这些都是形成新一代移民文化的宝贵资源和内在动力。宽容、接纳、融通,建设文化熔炉,才有文化生态的形成,才有人际关系的和睦和创业理念的宽松,才有新质的开放的移民文化的产生,才能建立适于所有人成长的家园意识。开放兼容、追求卓越、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业理念,既体现了新移民的生活方式,又揭示了深圳成为创业活力之都的原因。

友善是深圳移民社区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的核心。

友善,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这是移民社会形成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友善越来越成为共识。深圳要建设充满人文精神的国际化城市,就应该将传统道德的仁爱精神、社会主义道德的奉献精神、人类共同追求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新时代融会贯通、焕发光彩。

中国传统伦理,特别重视人伦关系的友善。一部传统道德,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仁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都要和谐友善。“仁者,爱人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有仁人,才能真爱人,乐人之所乐,悲人之所悲。这是爱心之袒露,良知之呈现。友善在人际关系中是互动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将善念、爱心从个人推及家庭,扩而充之,到他人、社会、国家,构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格和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道德继承了传统道德的思想精华,其倡导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更加体现了道德的本质特征和崇高境界。对自己的节制,对他人和国家的关切是奉献的本质含义。牺牲生命是奉献的极端形式,而勇于给予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以自己的热情、精力、时间、物力去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对社会倾注爱心,这就是奉献。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平凡的,也是崇高的。道德的精神价值之所以显得圣洁、崇高,就在于这颗奉献的心;人的行为也只有涉及和谋求帮助他人和维护社会利益时,才有道德价值。

社会主义道德,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帮助人、发展人。在现代社会中,有少部分人自我封闭,不关心、体谅、爱护他人,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隔膜;一些人对他人的危情、痛苦、不幸、灾难,或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或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在现实生活中,歧视、虐待、辱骂老幼病残人士,不公正对待弱势群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友善的最高境界,就是爱的境界。2003年深圳开展的关爱行动,其“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的主题就表达了这一境界。提倡关爱,意味着道德文化理念的重大转变,营造了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深圳在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克服“冷漠”的城市病,建设关爱之城,塑造关爱之人。在充满人文精神的体验中,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

诚信是深圳移民社区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的重点。

移民社会最大的道德困境是,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应建立怎样的联系。在一个相对陌生的世界,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责任意识和维系诚信关系的基点是什么?道德涉及对人的生存原则和人际关系的理解。正确地理解“他者”,才能把握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诚信的建立,一般都是从人的群体属性、从社会契约出发来论述的。但是,人对人的诚信,还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人发自内心地对真实人性的认识——我与他人在本质上是相连的,我对他人是负有责任的;他人是我的目的,而不只是我的工具。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追求至诚之境界。《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者也”。诚,既是天地之道,圣人之境,又是君子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是一颗真实无妄之心、审慎不欺之心。

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信念,是一个社会伦理生活的底线。对于有道德觉悟的人来说,良心是一个内在的法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诚是天人之道,而信,则为永恒道德规范。诚信的观念对培育中华民族的道德心理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同时,信誉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以一颗坦荡、诚恳的心来面对他人,包括对自己的亲人、同事、朋友、客户,甚至陌生人,克服人与人社会交往的实用性,婚姻的交换性,商品的虚假性等等。

诚信的道德精神,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泯灭。在经济的背后有人类的生活理想和生活信念。道德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体悟。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价值和目的,道德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并行不悖。道德丰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发扬光大,人格完善高尚,能够更好地调节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在激励人不断向上、开拓进取时保持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为了社会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是最终的目的;同时,要发展高度的商品经济,高素质的人又是桥梁。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这种人不仅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人”,同时是讲道德、守秩序、重信义、善合作的“道德人”。

和谐是深圳移民社区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的目标。

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道德关乎人的生存原则。和谐主要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人自身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人自身的和谐,有三个因素。其一是“知”,理性自律。对道德精神本身有深切的认识、理解、体悟,把道德完善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提高对道德理想状态的自觉。其二是“情”,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使道德理性自由地转化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同时,情感又是社会性的,在与他人的情感传达中,达到与他人情感的和谐。其三是“意”,意志自由。道德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精神性和主体性,行善或作恶都关乎主体的意志。意志自由不仅表现为主体的认识能力,为道德选择的自由打下理性基础,而且表现为主体的选择和决定能力,排除万难,择善去恶。知、情、意的和谐,是“心”的和谐,是健康人格的保证。这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宁发展的需要。

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在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三方面。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有理性,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范,做一个好公民;在职业生活中,有操守,敬业爱岗,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生活中,有爱心,做一个好成员。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对人生价值的体悟。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与社会的互动。一方面社会要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个人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把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回报社会,使人的内在价值显现出来。对于个体来说,有耕耘才有收获,一个人首先应当想到的是自己能够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做些什么,而不是他人和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一个人在受社会、国家培育之后,当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把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建立起人和自然一体的生态伦理观。

人作为大地之子,应该与大自然相契合。人生活于环境中,遵守环境道德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居室和活动的舞台,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遵守环境道德,必须树立环保意识,不污染环境,不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协调发展。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立项名称:移民社区的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深圳若干社区的比较研究

最终成果名称:移民社区的人际整合与伦理重构

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姓名:韩望喜

工作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课题组成员姓名:田启波、王晓华

课题立项时间:2002年4月

课题结项时间:2006年9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