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城镇住房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在线阅读 收藏

本章利用中国31个省份住房市场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住房供给模型、需求模型、价格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影响的作用程度,从而对中国城镇房价形成机制有了全面的认识。

2008年以来“价跌量减”和空置上升的形势并不能得出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结论。从中长期看,中国城镇住房市场的刚性需求旺盛,潜力巨大。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投资规模对于实现宏观经济保增长的目标十分重要,关键是要进一步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全面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有效激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支持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化。

中国城镇住房价格对住房供求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价格上升对供给的促进作用和价格下降对供给的抑制作用程度不同;忽视住房市场的区域性将难以分析我国住房价格错综复杂的现象和矛盾;房价上涨与地价上涨有一定的关联,但地价上涨不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中国城镇住房市场是资金推动型市场和投资拉动型市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大量的资金从投资和消费领域流向住房市场,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根据供求理论,投资增加导致供给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下降。中国住房市场并没有遵循这一规律,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在增加住房供给的同时,也拉动了房价的上涨;而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形成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也带动了房价的上涨。实行收紧“银根”和“地根”的政策,短期内可能造成供给的减少,长期则会抑制房价的上涨。而对住房信贷的调控是影响住房供给和住房消费最有效、最显著的手段。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表明,过度相信市场自我调节是不行的。2002年以来,中央政府实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变,2008年底中央调整房地产政策是及时的、有效的。进一步出台房地产政策应着眼于启动中端市场,促进房价理性回归,构建长期稳定的房价形成机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