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多媒体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
在线阅读 收藏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墨尔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指出:“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以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文化建设,是关系中医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任务。既不能将学术与文化对立起来、隔离开来,也不能宣传唯文化论,用文化淹没学术、替代学术,要解决好二者间的关系问题,达到以文化建设带动学术进步、以学术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目的。把健康的文化,特别是中医药养生防病知识传播给大众,是中医人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养生保健知识需求的不断增加,围绕以养生防病为中心的各种知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学者走到养生防病知识传播的前台,通过他们的手(作品)、他们的口(讲座)、他们的示范作用,把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科学知识送到群众中间,为国民健康素质的增强和提高、为中医药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催化、指导作用,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是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的主旋律。

如今,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这方面的主题,从传统的传媒到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都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作为吸引受众眼球的工具。这种轰轰烈烈背后,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带来一些困惑。譬如一些碎片化的传播与知识系统性的矛盾、一些滚动性的传播与知识稳定性的矛盾、一些冲动性的传播与知识科学性的矛盾等都不时表现出来。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是经历者、参与者、评判者、旁观者,都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表明自己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中医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也毫无例外地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表达中医文化与科学的内涵、如何恰当地表述对中医文化与科学的理解,是对所有传播者的考量。

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的方式很多,无论是论著还是演讲,都涉及创作技巧的问题。它既要突出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受众的需求,是值得研究的学问。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很难用固定的模式去表述。这里,就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个人认为较好的一些技巧,列举出几种供大家讨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