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丝路经济发展:远景与道路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Silk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Vision and Path

文章框架:丝绸之路十分重要;铁路引领现代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一个起点在中国和终点在欧洲的交通网络和贸易渠道;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形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好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发挥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正面临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点。

观点摘要:

1.由于丝绸之路十分重要,许多强大的国家在这一地区进行了长达100年的激烈竞争,史称“大博弈”。地缘政治由此形成。19世纪末期,随着铁路网的出现,丝绸之路进入现代化时代。1986~1903年,俄罗斯建成“第一亚欧大陆桥”,将海参崴和莫斯科连接起来。1990年,“第二亚欧大陆桥”建成,将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与荷兰鹿特丹连接起来,并进一步加快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铁路网建设。2014年6月3日,时速250公里/时的兰新双线铁路(新疆段)通车,为丝绸之路进入“高铁时代”打下基础。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透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中,新疆将成为沿线的核心区域。基于中国高铁的实验运行速度接近600公里/时,理论上来说,24小时内穿越欧洲将实现。此外连接东北亚、南亚、中亚以及中国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也已建成通车。其他线路,包括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塔吉克斯坦-乌鲁木齐公路、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也进入规划阶段。

2.铁路引领现代文明。铁路线和高速公路将鼓励城镇和大陆连接起来,铁路沿线也出现了一批新的城镇、工厂。一个全天候的物流网络将形成。欧亚大陆的新蓝图已经展开。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国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以此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贸易。2015年3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项行动计划,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指的是经由中亚、西亚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连接中国、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从概念上讲,“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一个起点在中国和终点在欧洲的交通网络和贸易渠道。它的北线向北延伸到俄罗斯和中亚,中线向西延伸至里海和黑海沿岸国家,南线向南延伸至南亚国家、欧洲以及北非。具体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超过30个,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欧洲的几个国家。

4.“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像一条黄金纽带,将许多政治地位高、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且国力强盛的国家连接起来,包括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十个国家(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GDP占全球GDP总量的55%,人口和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0%和75%。有如此大的经济规模和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增速,“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

5.从合作框架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合作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区域贸易安排和次区域经济合作。首先,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如上海合作组织多年来发展已经成熟。其次,次区域经济合作有200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CAREC)。CAREC有10个成员,包括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巴基斯坦。CAREC四个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交通、能源、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政策。最后,区域贸易安排(RTA),如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区域贸易安排尚未建立。从这个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要起到道路连接的作用,还要加强机制连接,保证沿线国家的发展。

6.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与亚欧国家关系发展迅速,古丝绸之路开始振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出现了新形式,发展到新高度。中国对发展机遇的态度是:不谋求主导地区事务,不搞军事扩张,中国主张各国谋求共同发展,增进互信,巩固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世界各国人民谋福祉。过去2000年的历史交流证明,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只要本着团结互信,平等互利,互相包容,互相学习的原则,完全可以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谋发展。

7.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和平发展创造新的纽带将给沿线各国的安全、发展和稳定带来多种益处。

第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提高区域安全水平。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关键问题上互相给予坚定的支持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跨境犯罪,例如恐怖主义、“三股势力”、毒品走私和非法武装组织等。目前,像阿富汗以及中东地区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离让这些地区的安全局势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地区的国家大多有着贸易传统,这为经济的和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一地区的冲突似乎是永无止境的,被称为“千年战争”,而这与各种族、各部落之间技术落后、缺乏沟通和联系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无疑将把所有处于内陆地区的亚欧国家放在一个共同的贸易框架下,从而根除暴力和恐怖主义。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进经济发展。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据估计,2014~2018年,随着海外直接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的进口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将为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并有助于促进中东国家和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中俄的双边贸易总额增加至2000亿美元。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推动力。通过利用“一带”,中亚国家不仅能够拥有自己的出口通道,而且还可以融入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对于中东国家来说,“一带”将进一步帮助它们进入中国的能源消费市场,这对于应对美国的能源自给有着重大意义。对于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能够获得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正面溢出效应”。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各国的稳定。中国和沿线各国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它们有着相同的战略目标,即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振兴。如果各国能够将政治关系、区域接触、经济互补等优势转换为务实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加强全方位务实合作,那么建立利益共同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就能够实现。

8.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历史证明海上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由于缺乏出海渠道,中亚国家在全球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目前,它们的经济仍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如果有了外国投资的注入,那么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将显著提高。从这些国家的领土来看,中亚地区连接着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基地和制造中心。它的东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亚太经济圈,而它的西部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该地区与它的西部和东部邻国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经济差距。该地区有着巨大的矿产资源开采潜力,可以满足所有制造业国家的需求。比较好的一点是,技术的进步已经消除了制约内陆国家发展的瓶颈,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把这些国家的地理特性转化为独特优势。

9.“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人口近30亿,具有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以及贸易和投资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一个新的共同市场将出现,随之将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10.中国目前是五个中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1992年,双边贸易总额仅为4.6亿美元,而2013年上升至502亿美元,同时,中国和中欧/东欧之间的双边贸易也经历了快速的增长。2000年,贸易总额为30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562亿美元。

11.参照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的“1+2+3”合作模式,研究人员可以为中国-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一个“1+2+3”合作框架。这里的“1”指的是自然资源的合作。通过深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的产业链合作并保障管道安全;在此基础上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友好关系。“2”指的是加强在重点发展项目和标志性就业创造计划上的合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安排。“3”是通过核能、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三大领域的突破,努力提升务实合作,走向全方位的经济合作。

12.自2008年以来,世界财富创造中心正在快速转变。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体发展低迷,而中国在2009~2013年贡献了52%的GDP增长率。世界财富创造中心正在从欧洲和美国转移到亚洲。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的财富创造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世界财富中心的转变将引起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

13.美国的主流战略家们注意到世界经济中心正向欧亚大陆转移,他们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打破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战略平衡和世界秩序。根据这一判断,美国成为第一个实施所谓的“再平衡”战略的国家,其他西方国家也紧随其后。对美国来说,“再平衡”首先指的是“重返亚洲”,建立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对美国的忠实盟友日本来说,“再平衡”指的是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在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上加强与欧盟的谈判。在欧洲,“再平衡”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该协定旨在建立一个欧美自由贸易区。2013年10月,欧盟和加拿大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加拿大成为八国集团中第一个这样做的国家,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推动“再平衡”战略,这可能会引起新国际规则的形成。与之前的规则相比,新的规则将更严格、更统一、更普适、更具体,而非中立性并且也会变得更加隐蔽。

14.鉴于这种情况,“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需要顶层设计来“平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贸易区规划。同样,五个中亚国家作为内陆经济体的代表需要且应该被放在贸易的中心而不是被边缘化。中东国家也需要在欧亚大陆上找到新的方向。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全球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为欧亚大陆国家谋利益的一项战略计划。

15.华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提出的“心脏地带”概念由他的学生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进一步发展,使得中亚成为世界强国实施具体策略竞相争夺之地。如何对这些战略进行再平衡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决策者和智囊团来说是一个考验。

(1)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举行的第二届美印战略对话上首次提出“新丝绸之路”的三大目标。第一,确保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的安全局势;第二,建立地区性框架解决印巴关系问题,改善地区安全局势;第三,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美国的地区影响力。“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旨在构建一个从亚欧大陆内陆通向印度洋的通道,其中包括五个中亚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尽管该计划的设计者承认这一计划会对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利益造成影响,但上述三国被排除在这一计划之外。从合作领域来看,“新丝绸之路”计划一方面强调区域自由贸易和贸易便利化,包括减少贸易壁垒,提高贸易管制,简化海关手续,进行政策协调等。另一方面,该计划强调能源管道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油气管道网络、道路、桥梁、电力、铁路等。

需要指出的是,“新丝绸之路”计划绝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在希拉里·克林顿任期结束后,该计划在美国战略对话中的重要性降低了。如果希拉里·克林顿赢得2016年的总统大选,那么“新丝绸之路”计划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主要框架。

(2)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在此基础上,欧亚经济联盟于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三国的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实现了自由流动。它的最终目标与欧盟类似,构建一个由1.7亿人口构成的统一市场。这标志着由这三个国家发起的欧亚经济一体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俄罗斯希望通过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实现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到目前为止,欧亚经济联盟已经在贸易和关税合作、货币金融合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货币与金融合作方面,欧亚经济联盟的5个成员(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2009年6月9日与观察员国亚美尼亚签署了反危机基金条约(ACF)。该条约的目的是帮助成员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确保经济和金融的长期稳定,促进成员之间的经济一体化。ACF的基金归所有成员所有,但受欧亚开发银行(EDB)的管理,与ACF基金管理协定一致。目前,ACF累计总金额为85.13亿美元,其中俄罗斯贡献了75亿美元,哈萨克斯坦10亿美元,白俄罗斯1000万美元,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各100万美元。俄罗斯对 ACF的资金贡献与其GDP占所有成员GDP的比重相一致。这反映了俄罗斯在该组织中的主导地位。

(3)欧盟主导的合作与援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欧盟开始向东欧和中亚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以改善民主和人权,打击腐败,对这些国家进行良好治理。援助的重点是对政府机构进行人员培训、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和预算改革、医疗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司法体制改革。这些措施和行动今天仍在继续施行。例如,在2013年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欧盟宣布将从2014~2020年为中亚国家提供10亿欧元,以帮助其发展,支持它们实现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等。欧盟发展委员会宣布未来七年的重点合作领域将是治理、包容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最贫困和最脆弱的国家。的确,欧盟在丝绸之路地区有着重要的利益,但还没达到关乎生死的程度。在经济合作方面,欧盟过分强调如政府和机构这样的上层建筑,强调与欧盟的模式和标准尽可能相似,而相对忽视了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基本民生、基础设施和经济贸易交流。这减弱了欧盟和中亚国家在体系中的相互依赖程度。

除了上述为大国主导的亚洲内陆国家提供的策略之外,这一地区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战略,比如主要由哈萨克斯坦主张的“丝风计划”以及土耳其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中东走廊)。

(4)由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国家发起的跨欧亚运输计划。建立在铁路运输基础之上的“丝风计划”旨在建立一个从亚洲经过高加索山脉通向欧洲的多模态集装箱运输系统。该系统最初是由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在“欧洲-高加索山脉-亚洲运输走廊”(TRACECA)框架内提出,2012年,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加入将该计划推进到实施阶段。2012年11月,TRACECA成员在位于摩尔多瓦的常务秘书处举行会议,计划在2025年完成此项目。2014年5月22日,名为“跨欧亚2014”的第九届国际过境运输大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此时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签署了“丝风计划”政府间协议,例如,让集装箱列车能够穿过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高加索、土耳其以及欧洲。

关于欧亚大陆公路网哈萨克斯坦已经提出实行“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计划或者叫作“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计划,该计划连接了三个国家的10余座城市,总长8998公里,其中3000公里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货物将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然后通过阿拉木图、塔拉兹和希姆肯特到达俄罗斯伏尔加流域的萨马拉,最终经由欧洲公路网到达西欧国家。该运输走廊将历时45天的海路运输缩短到仅仅历时11天的公路运输。

(5)由土耳其和其他国家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计划。第三届里海论坛于2013年11月5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此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宣布了该计划。“现代丝绸之路”以“丝风计划”为基础,是一个连接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策略,主要包括重点围绕里海地区“新的全球能源中心”的能源传输网,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线以及阿塞拜疆的国际海港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15年开建,建成后将使中欧运输时间从经过苏伊士运河历时45天的海路运输缩短到12天的公路运输。到时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量将在5~6年的时间内翻一番。

16.根据对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合作前景和计划进行总结,研究人员发现基础设施是合作的共同要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计划之间的差异或“鸿沟”十分显著。

首先,对于区域性权力博弈,俄罗斯、美国、欧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在许多方面,包括乌克兰危机和能源问题,欧盟、美国、俄罗斯之间的争端和分歧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其次,关于基础设施,这些国家各自的意图有很大差异。美国强调中亚和南亚之间的南北交流。俄罗斯则主要关注中亚北部和俄罗斯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而欧盟希望通过里海把西欧与土耳其、中欧和东欧连接起来。

最后,在合作机制方面,目前,丝绸之路地区一直处于分散和重叠的状态。双边和多边机制并存,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模式同时发展,大覆盖机制与小覆盖机制重叠,导致区域合作路径不清晰。

17.通过总结重阳金融研究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组的所有数据和资料,中国人民大学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亚国家是有益的。自中亚国家转型20多年以来,虽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们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它们都位于内陆,没有海上港口,有些国家资源有限,有的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这阻碍了经济发展,削弱了国家维持社会稳定的能力。道路连接以及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流畅的贸易和货币交易可以为中亚国家的建设以及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提供重要的支持。粗略地说,中亚国家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获得的收益包括道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元化的能源出口路线,国内商品市场的丰富,对外贸易额的扩大,港口的获得,并且会帮助其更容易融入全球经济,获得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权力,从而增加对外投资,促进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和欧洲国家的联系。

18.中东国家也对中国的此项计划表示支持。于2010年启动的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战略对话是双方探讨如何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平台。伊朗还希望在建成之后,向西开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帮助伊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目前,有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从伊朗延伸至巴基斯坦;未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共同建造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此外,中东欧国家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持积极态度。中国和中东欧的16个国家在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合作。这表明这些地区同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者认为,波兰会将合作重点放在中国西部,例如,兰州新区应该作为中波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19.毫无疑问,“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正面临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一些国际媒体和专家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看作“零和游戏”,将获取共同利益看作大国强权的博弈,认为区域间的国家合作“看似一致,实则分裂”。这些具有煽动性和误导性的国际舆论氛围正在阻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同样也会影响该地区国家间的互信。

20.然而,总体来说,一方面,该区域各国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认同过于怀疑和反对。这为推动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基础。另一方面,该地区的潜在合作伙伴的主要忧虑是源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具体措施认识不足,它们对这些具体举措没有足够的信心。中国正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且应该通过合作机制获得更多成就,尽早提出新理念和发展议程,实现多赢,以此来增强信心,消除疑虑,团结人民。

21.与其他大国的“心脏地带”的策略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不仅主张国家需求基础之上的地缘政治策略,而且意欲实现互利共赢;它是一项有着高价值追求的长期共同发展计划。其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大特点是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它不设定任何具体目标,旨在增进友谊,扩大欧亚大陆人民之间的交流,探索共同的长期发展领域。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范围更广,更具包容性。它与欧亚大陆的30多个国家有直接联系,以“五互动建设”为重点,而不是狭义的“自贸区”。无论在地理范围还是在内涵上,它都比其他战略计划的范围更广,包容性更强。它不排斥、不抵制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战略计划。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的特点。这一战略的基础在于将该地区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该战略促进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它不局限于某些领域。相反,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呼吁各国的永久性参与。

22.在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后,中国中央政府批准了许多项目,包括与其他重大战略计划的协调。2014年6月11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建设一个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战略互动,以创建新的经济支撑带,开创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然而,中国中央政府并没有公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涉及范围:具体哪些省份将被覆盖?一些地方政府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重要的机会,以加快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实现其行政目标。

23.通过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声明进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组发现,各省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看作对外开放的主要路线,并制定明确的地方计划与总体计划对接,此类省份包括陕西、新疆、甘肃和宁夏。第二种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入当地发展计划中,充分利用不同发展计划的综合性合作作用,这类省份包括重庆、青海、云南、四川、山西、浙江、江苏、山东和湖北。第三种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特定发展方向的特定项目连接起来。

24.在中国各省市的对外贸易依赖性方面,只有福建、江苏和浙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5.34%);所有其他省份都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例如,属于第一类省份的陕西,对外贸易的依赖只有7.79%,甘肃为9.94%,宁夏为7.68%,新疆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略高一些,但也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投资方面,不管是内陆省份还是沿海省份,大多数连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省份的投资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对外投资方面,只有江苏、浙江和山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这些省份能够享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许多发展机遇,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内在驱动力。这构成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力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