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人间蒸发
在线阅读 收藏

最近股市大幅调整,有不少朋友问,都说股市蒸发多少多少亿元,这些钱真的人间蒸发了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货币的基本职能。这里要用到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前者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支付工资和利息等)时所执行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如果从价值尺度来看,股市的钱的确是“蒸发”了。打个比方,小祝有一家上市公司“祝氏股份”,发行一亿股,每股10元,股民老张账上有1万股,成本10万元。现在股民小高账上有1万元现金,如果她用每股10元的价格买了1000股,一切都还是原样,但是,现在“祝氏股份”增加了“互联网+”概念,PE增长了9倍,股价也增长了9倍,小高只能用每股100元的价格买100股。这个时候,虽然小高账上的资产仍然是1万元,但老张的资产已经从10万元变成了100万元,而“祝氏股份”的市值也从10亿元变为100亿元。为什么小高的1万元能够带来如此多的财富?因为股票也是商品,小高赋予这项商品的价格使商品持有者的资产进行了重估,但这都是观念上的资产,不是现实的货币。

假设这时候老张把他的1万股卖了,使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拿到了现实的货币,总计赚了90万元。好了,老张卖了之后,小王觉得估值有点高了,90块卖!老李听说希腊债务要违约了,80块也卖!小赵看人家都卖,70块赶紧跑了!然后,“祝氏股份”的市值从100亿元降到了70亿元,蒸发了30亿元!但这也是观念上的货币。所以说,只要股票没变现,就都是观念上的钱。

如果从支付手段来看,股市是个零和博弈。借用电影《华尔街》中的台词:钱这样东西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只是从这个人的腰包,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腰包而已。再打个比方,全国股民实际投入股市的钱是1万亿元,就算股市市值炒到了100万亿元,但如果每个人都变现,那么能变成真金白银的还是这1万亿元,当然里面还包括交易成本(现在还包括融资成本)。具体这些钱被谁赚了?应该就是那些在资产重估时及时变现的上市公司、“大小非”们、“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虽然股市蒸发的都是观念上的钱,股市下跌也不代表出现金融危机,出现金融危机也不代表一定会有经济危机,但其之间的传导机制却不可小视。

首先是股市波动在金融体系内部的传导机制。股市中的杠杆资金是本次股市动荡的主要风险因素,融资盘平仓和股指下跌已经形成了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这在前几年的股市中是不存在的。而作为提供融资主力的券商和银行,当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连融资盘平仓都卖不掉的时候,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其次,从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递的渠道来看,一是负财富效应,股市攀升带来的财富增量促使消费增长的幅度,远小于股市下跌造成的财富萎缩促使消费萎缩的幅度,从而对消费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融资,由于股票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只有3%,融资盘平仓所带来的信用收缩相对银行的整体信用规模不大,所以至少目前融资方面不会因为股市出现明显的收缩。三是情绪和信心,近期人民币离岸汇率的暴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虽然目前来看这些风险都尚在可控范围内,但由于存在传导机制,所以一旦忽视,很可能酿成大错。这也是最近政府极力救市的原因。

2015年7月16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