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共享经济”的困境
在线阅读 收藏

近日,“共享经济”第一股“住百家”开始融资。作为半年前在新三板上市的第一支共享经济股票,12个月前,住百家刚刚以5.4亿元的估值融资4000万元,3个月前又向银行和第三方累计贷款6500万元,而现在又希望以20亿元的估值来融资5亿元,国庆之后还有要裁员一半的传言,无论真假,都说明住百家的盈利模式出现了问题,烧钱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眼下备受追捧的“摩拜单车”和火爆校园的“ofo”,看起来很美,盈利却遥遥无期。再看曾经红极一时的滴滴出行等“共享出行”,在经历了前期不计成本的大肆烧钱、后期悄然涨价收割用户后,盈利曙光在望,却一方面因“盈利”导致客户黏性下降,另一方面又迎来了监管的暴击。

这些都说明,目前“共享经济”面临盈利模式的困境。

首先是信用不足。以向国内用户提供海外短租住宿服务的住百家为例,其与目前公认的共享经济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Airbnb有相似之处。Airbnb每笔预订向房东收取3%的服务费,向房客收取6%~12%的服务费,盈利模式清晰。但Airbnb的发展建立在欧美国家完善的实名制、信用体系和乐于分享的文化基础上。而这些条件在中国全都不具备。因此住百家选择了海外房源,但这导致公司需要在线下对海外房源进行拓展、评估和质检,运营负担较重,成本过高,而短租中介本身盈利很少。此外,在消费习惯尚未形成的市场中,高额的流量获取成本也是压在其身上的又一座大山。

其次,有些并不是共享经济。摩拜单车是重资产模式,公司提供自行车“共享”给社会;而滴滴是平台模式,提供平台让司机“共享”给乘客自己的私家车。但这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而是公共经济,是对现阶段公共服务痛点的完善和补充。这样的公共项目,先天就很难盈利。

而一些共享器械、设备、服装的公司同样非常尴尬。物品价格低的,交易成本太高,有时不如自己买个新的;物品价格高的,又很难防止物品的损坏和丢失。

那“共享经济”已死了吗?不,共享经济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形态,但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新的模式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总需要适应和反复迭代。共享经济也是如此,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可能已经成为过去,但随着信用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将被再次激活。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使个人信用记录更加完备,各类“共享应用”应当与个人信用记录关联,既是个人信用的使用者,也是个人信用的创造者,这样“共享”的信用风险将大幅降低。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例如区块链)未来可以实现所有权的拆分、合约智能化等,减少“人”的参与,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未来社会的某一天,你乘坐无人驾驶的车来到单位,车并没有停在车库,而是自动驾驶利用空闲时间去“接单”,在这个过程中顺便取了你在共享平台上租赁的“无人机”来为晚上的活动摄像,并在下班前接上你和朋友们,送到“共享房屋”短租的别墅里参加派对。也许这就是“共享经济”。

2016年10月27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