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俄关系和区域动态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Russia Relations and Regional Dynamics

文章框架:乌克兰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参与者;“一带一路”倡议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推出的最重要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推动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的主要“加速器”;为了提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合作质量,中国与中亚国家应该把重点放在投资合作领域,其面临投资模式的变化、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投资过程和角色的变化;俄罗斯决定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在追求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EAEU)时发现了九个动机;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方式已经是中国与白俄罗斯合作的核心;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前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中国把重点放在促进全球连通性和经济合作的意图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所谓的数字丝绸之路实施;中国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为地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型和愿景。

观点摘要:

1.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的紧张主要是因为乌克兰问题,特别是乌克兰东部和克里米亚问题。然而,这种不稳定性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利益。乌克兰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参与者。在这一倡议下,中国企业已计划在克里米亚建设深水港。然而,乌克兰危机使大部分计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2.此外,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欧洲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不仅危及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活动,而且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活动。中国不会表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合法的,也不支持其与俄罗斯统一。相反,中国很可能为俄罗斯提供一定的战略空间。

3.“一带一路”倡议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推出的最重要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目前对外政策的核心。从本质上讲,“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研究人员一直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潜在影响。其中,经济学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增加出口、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其货币的国际化水平、减少某些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及促进经济全面转型的一种“方式”。其他学科的分析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地缘政治的目的,比如确保中国的战略能源供应路线安全并增加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影响力。

4.“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中国的战略弹性。这一评估背后的思维过程基于机会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决定都是有成本的。在经济学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常被用来说明这一理论。尽管有些事情看起来似乎是免费的,但是不管多么间接或隐秘,这些事情总有一个“价格”。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接受中国投资的国家,尽管对其他国家的投资和援助看起来完全是由中国承担的,如当中国为东道国提供优惠贷款或为其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时。

5.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并试图进入新市场。通过为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并借助金融手段,“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使这些国家依赖于中国的资本和市场。这使得这些接受中国“恩惠”的国家更加依赖中国,从而为那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接受中国投资的国家带来隐形利益。对中国的依赖使得这些国家在经济上更不容易孤立中国,并使它们更难拒绝中国的要求,如中国要求它们为其提供重要的资源或商品。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连接项目多元化扩大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网络。总之,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有可能增加中国战略弹性的方法。

6.“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推动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的主要“加速器”。尽管近几年来,中国对中亚的投资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年份其处于波动状态。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额在其宣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后的两年内逐步增加,但2015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外商直接投资处于负增长状态。此外,自2013年以来,中国在中亚的总投资额已经下降,而且中国最近3年在中亚的投资轨迹遵循过去10年的投资轨迹。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并没有显著改变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趋势。

7.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式,比较中国在2013年前后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十分有用,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之前,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额占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较少。换句话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2015年,中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投资189.3亿美元,这仅占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3%。2016年,中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投资145.3亿美元,仅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5%。无论何时,中国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其投资额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较低。

8.2016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额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2015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额增加了38.6%,其是全球投资额增长率的两倍,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额下降了23.2%,而其外商直接投资额上升了44.1%。换句话说,尽管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减少了,但是其外商投资总额增加了。减少的原因至少有两个。首先,中国的金融形势和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在2016年经历了多个挑战,包括持续的经济增速放缓和汇率压力。同时,许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也未能成功地避免这一轮“经济困难”。因此,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都不能在这个时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度过了最初的“蜜月期”。很多取得成就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都是一些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并经过大量预先准备的项目。这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取得很多成果。

9.尽管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年里也称赞其“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但是这些障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并仍在增加。因此,2017年是评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情况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一年。在这一方面,于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10.尽管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其宣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急剧增加,但是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估这些项目在结构和个体水平方面给中国在中亚投资带来的影响。如上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一个有效且可持续地促进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的“加速器”。

11.在结构层面上,中国国有企业在中亚投资战略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被公布后,中国的民营企业日益活跃。尽管自然资源领域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中国在中亚投资的主要领域,但是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投资其他经济部门,如农业。对这两种趋势的评估需要一个系统的分析方法,其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模式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模式进行比较。

12.中国在中亚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包括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勘探和开发。相比之下,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参与规模相对较小。中国在中亚市场的直接投资也具有差异性。总的来说,与中国在欧洲、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和美国等市场的投资相比,中国在中亚的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有限。

13.在中国宣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合作的建议。其中一些建议是扩大中国在中亚的非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不可否认的是,投资多元化是扩大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然而,实现多元化的能力取决于市场、企业和各自的政府。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中亚市场被其经济现实所约束,这意味着这些约束将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及中亚国家扩大投资项目和多样化投资合作提供了新动力,但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目标。虽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多元化对于完善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但是优化是关键。为了提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合作质量,中国与中亚国家应该把重点放在投资合作领域,其面临投资模式的变化、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投资过程和角色的变化。

首先是投资模式的变化,市场驱动的投资是推动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根本驱动力。政治信誉在投资决策中不能取代市场作用。这种风险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公布而增加。如果中国和中亚各国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的模式作为投资合作的主要方式,那么这可能会破坏其中更多根本的经济合作潜力。因此,虽然在投资合作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之一仍然是政府,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必须提供其他私人渠道。其次,在金融风险和治理方面,投资环境的变化是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地区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为政府和行业协会能够提供专业服务,这十分重要。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那么中国和中亚地区企业的长期发展环境将很难得到保证。最后是投资过程和角色的变化。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往往采用单向的方式,这也是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方式。虽然单边投资在短期内可能是可行的,但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长期的健康发展。例如,单边投资可能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在中国与中亚国家未来的合作中,中亚国家应该考虑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连云港的物流基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14.总的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过去三年里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趋势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影响。系统结构层次的变化以及投资模式、环境、过程和角色的变化意味着更多挑战。然而,如果将更多重点项目放在这些方面,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和中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将更加公平和可持续。

15.自苏联解体以来,欧盟(EU)和俄罗斯未能形成充分的正式制度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限制俄罗斯的地缘经济空间并推动其“向东”发展。乌克兰危机意味着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并不“光明”。俄罗斯已经全方位观察到正在活动的经济集团取得的成就。在俄罗斯的西方,其已经见证了欧盟努力建立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过程。在俄罗斯的东方,其见证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前景。在俄罗斯的南方,其面临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部分的倡议。除了“一带一路”倡议之外,俄罗斯也被这些经济集团排除在外。

16.俄罗斯决定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并追求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EAEU)时发现了九个动机。第一,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可以扩大欧亚经济联盟的国际认可度并提高其地位。欧亚经济联盟之前一直很少获得外部的关注,直到其于2015年5月宣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展开合作才改变了这种局势。第二,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既具有象征性,也可以补充俄罗斯的“向东看”政策。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对俄罗斯来说太大以致无法“避免”。第四,尽管存在战略不信任,但是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为俄罗斯与中国更紧密的经济合作铺平了道路。第五,在经济双边条款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面临很强的不对称性问题,这使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谈判为俄罗斯提供了优势。第六,“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引进急需的投资资本的重要手段,这些资本将被转化为发展项目并有助于促进国内就业。当涉及中亚时,这些趋势可能有助于中亚国家在面对不断上升的宗教激进主义威胁、阿富汗带来的不稳定局面和“颜色革命”的危险时维持秩序及确保稳定。中亚当前政权的稳定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第七,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破坏了美国援助的相关性和中亚一体化的努力。第八,预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相互作用将在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之间实现平衡。“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国际连接,而欧亚经济联盟提供区域市场。这两者的对接可以为中亚国家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方面提供平衡。第九,俄罗斯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可以进一步促使把中亚能源运输到中国的机制,这能够增加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17.尽管俄罗斯因为以上九个动机决定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设想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件类似于“强迫婚姻”的事。虽然高级官员已经批准这种合作,但是合作的实际途径几乎不存在。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寻求合作的实践项目,但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设置框架仍处于讨论状态。这些谈判很可能需要时间。此外,国际观察员强调这两个举措的制度设计截然相反。因此这种合作能够如何发挥作用仍有待观察。欧亚经济联盟排外性的约束影响和有限的内部和外部贸易也不容小觑。欧亚经济联盟的内部贸易对俄罗斯意义不大,欧亚经济联盟与第三方国家的总贸易额只占全球出口额的3.7%及全球进口额的2.3%。

18.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增加了这两个举措的合法性并有助于实现各自的目标。对于中亚国家来说,这两个举措具有很大优势,使中亚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不在其中做出选择。对欧美地区来说,两个举措的合作可能会侵蚀欧盟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标准,特别是其在亚洲地区设置“游戏规则”的能力。而且这也限制了欧盟利用中俄经济发挥作用。

19.“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存在于白俄罗斯官方中的概念,该概念已被中国用于形容其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就白俄罗斯而言,这种关系自2013年以来就一直存在。为表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ksander Lukashenko)2015年发布的总统指令称,在总统发布的一系列战略指挥文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文件涉及外交关系。该指令的任务是督促白俄罗斯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存在密切合作,两国合作的理由是强调安全和稳定。因此,两国签订的协议的内容包括军事工业合作和联合军事演习。

20.同时,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方式已经是中国与白俄罗斯合作的核心。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CBIP)(也称为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招商局集团开发,并与白俄罗斯当局共同管理,是中国在欧洲的一个关键投资项目。事实上,据报道,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工业园区。该项目对“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双重意义。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可被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欧盟终点站的物流枢纽。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中唯一一个非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的国家,其提供的几个投资激励措施有助于推进工业园区设立经济特区(SEZ)。迄今为止,这些措施对非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

21.将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称白俄罗斯已经采用中国的循序渐进改革方式。然而,白俄罗斯的改革方案不仅依赖于其经济条件,还受制于政府的政治议程。这导致了有限的、选择性的实施。

22.白俄罗斯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其拥有一种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资源——钾肥。钾肥是一种重要的肥料,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elaruskali)是全球领先的钾肥生产商。2013年,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和俄罗斯注册股份公司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组成的联盟的钾肥供应量占全球钾肥供应量的40%。

23.然而,乌拉尔钾肥公司在被指控违反合同后,宣布退出全球两大钾肥卡特尔组织之一的白俄罗斯钾肥联盟(Belarus Potash Corporation)。此举宣告该公司与白俄罗斯钾肥生产商白俄罗斯钾肥公司长达8年的合作正式结束。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一钾肥份额的白俄罗斯钾肥联盟彻底瓦解,钾肥业暴利时代终结。乌拉尔钾肥公司退出白俄罗斯钾肥联盟导致全球钾肥供应体系进一步瓦解,加剧了全球钾肥价格的下行趋势,导致终端客户竞争更加激烈、供应过剩持续更长时间、钾肥价格进一步“承压”。随之而来的是乌拉尔钾肥公司首席执行官弗拉迪斯拉夫·鲍姆加特纳在明斯克意外被捕。当俄罗斯进行限制贸易时,一场简短的“钾战”或“肥料战争”接踵而至。这一问题只有在乌拉尔钾肥公司的领导被取代后才得以解决。

24.白俄罗斯钾肥公司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是白俄罗斯迅速增加的亏损国有企业中的一个例外。国有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白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70%,雇用大约三分之一的经济活跃人口。对白俄罗斯政府来说,管理钾肥出口关系到国家稳定。因此,2013年的“钾肥战”以及随后的中国回应可以被视为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的博弈。

2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通常可以设定钾肥的年度价格下限。2013年,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行使2012年购买的可转债转换权入股乌拉尔钾肥公司,并促进乌拉尔钾肥公司与白俄罗斯政府达成协议。2015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14亿美元用于开发有长期发展前景、高收益的Slavkaliy钾盐矿,该钾盐矿由著名的俄罗斯亿万富翁米哈伊尔·古切里耶夫(Mikhail Gutseriyev)所有。

26.就中国而言,干预原本紧张的钾肥市场是确保钾肥充足供应和稳定钾肥价格的一种方式。中国利用制约平稳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进行政治合作,来加强其在白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并寻求其在全球战略自然资源市场中的立足点。

27.中国在白俄罗斯的参与代价是沉重的,但显然这不仅仅由获得自然资源所驱动。白俄罗斯也没有处于由俄罗斯和中国推动的具有竞争性的一体化项目的中心。尽管如此,白俄罗斯采取的方式比资源丰富的中亚国家采取的方式更为间接,其正在考验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同样真实的是,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前哨。然而,白俄罗斯在这一举措中的重要作用取决于更广泛的亚洲一体化的成功。这包括扩大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式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以及更多非正式层面的合作。白俄罗斯领导人正在积极促使中国成为其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选择。然而,不同于白俄罗斯与欧盟的平衡政策,白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不太可能损害俄罗斯的利益。

28.中国对网络的兴趣是广泛的。在各个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中国把重点放在促进全球连通性和经济合作的意图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所谓的数字丝绸之路实施。为了支持其想法,中国已经推出新的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并扩大其电子商务业务、国外工业网络和网上银行。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打算在网络上取得优势,并将维护网络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之一。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切必要手段来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当涉及保护和渗透网络时,中国和俄罗斯将借助加强全球网络监控来减轻威胁。

29.上海合作组织下的反恐活动不是战略竞争的产物,而是战略合作的成果。这种安全机制为两个主要成员即中国和俄罗斯提供了一种在中亚并存的方法。不可否认的是,中亚地区被视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但是其同样也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前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颁布的声明、条约和公约,推动了“游戏规则”和制度的实施,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安全关系的发展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功。

30.此外,上海合作组织“更广泛”的安全概念专注于非传统安全威胁,而不是国家之间的军事威胁,上海合作组织的所有声明都强调了这一点。恐怖主义的区域威胁长期以来一直是该组织的主要目标,这有利于中亚。自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于2002年在边境地区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来,20多个双边和多边反恐演习已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进行。此外,位于比什凯克的反恐中心,以及一系列成员国的协议,是联合行动不可或缺的要素。

31.当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开始实施时,上海合作组织通过加强合作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经济潜力并维护共同利益。中亚地区是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重叠区域,两国应该增加对移民的保护。这些移民很可能成为恐怖组织招募的目标。因此,警务合作转型势在必行,并且应该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安全监测机制、预警系统,进行联合警察培训和协调合作,以阻止恐怖分子的“资助”行为。

32.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得以加强,两国的合作对反恐具有实质性影响。然而,中亚各国在反恐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这都必须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与宏观战略相结合。上海合作组织是这种方法的最佳框架。虽然美国在中亚地区发挥一定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上海合作组织依然有效。为了减轻外部条件对中亚反恐合作有效运作机制产生的影响,这些关系有必要被列出以更好地理解其所采取方法的优缺点。

33.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及其邻近地区构成同一战略空间的一部分。“古丝绸之路”是一条跨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和中国且共享繁荣以及传播信仰和文明的通道。有史以来,该地区已经过多次大陆入侵。这个地区是19世纪英国和俄罗斯博弈的场地。自那时以来,该地区就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中心,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4.从积极的方面来说,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构建了欧亚大陆和南亚之间的“战略桥梁”,通过一个新兴的贸易和能源走廊网络连接这两个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国际南北交通走廊、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及中亚-南亚电网都是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项目。然而,由于无法控制恐怖主义的局面,地区内国家崩溃的风险和国际/国内的冲突将增加。

35.从俄罗斯的“向东看”政策到中国的“周边外交”,这两个国家都在积极地重新定义自己的战略环境。虽然它们的一些行为可以被归因于对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政策或特朗普“美国第一”议程的回应,但中国和俄罗斯正面临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这使其增强外交友好关系并增加地区事务参与度。

36.对俄罗斯来说,在乌克兰发生危机之后,金融能力的削弱和日益加剧的孤立使其进一步向亚洲倾斜。与此同时,这些趋势加深了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能够维持其作为规范和治理塑造者的国际地位。对于中国来说,国内经济放缓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产能过剩不仅推动其寻求新市场,还促进其在国外推广内部发展模式。尽管两国的出发点不同,但这两个议程的相同部分意味着,中国和俄罗斯可能会继续它们的合作,即便在面对改变美国优先考虑事项的问题上。

37.即便如此,融合并不意味着中国和俄罗斯处于完全一致的位置。两国仍然在不同区域组织之间进行互动,在某些情况下,两国还在不同的区域组织之间进行整合。其中,中国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为地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型和愿景。中国一直努力让俄罗斯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减少俄罗斯对该倡议可能取代欧亚经济联盟的担忧,但是在诸如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寻求可持续及可靠的投资来源的国家时,中国一直在稳步进入俄罗斯的传统领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