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身体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收藏

身体,是人之作为“人”的具体物化表现,是由人的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在生理上,它会因相关生理组织的病变,表现出各种程度不同的痛感、残疾乃至整体性毁灭。但身体之于人类而言,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存在。人类在认知与改造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认知与建构自己的身体。由此,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对身体的不同认知建构以及对身体“异常”的不同对待与具体处理方式。处在不同物质发展阶段与文化情境下的各种人群,在对身体认知与对待身体的态度及相关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差异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即人类认知自己身体的知识体系,医学知识的具体实践——健康维护与疾病治疗活动则是人类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与相应形式的具体表现。在社会文化史视野下,人类所发展的医学科学及以其知识为指导的健康维护与疾病治疗活动,并非仅仅是解释、处理与解决人体各种具体生理“异常”问题的单纯科学与技术行为,它们同时具有社会与文化意义。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在整体上制约着人类对自我身体的认知与医学知识的具体发展。人类各群体的具体历史经历、所处的发展状态、经济发达程度、特有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等,规定着其认知身体、对待身体、管理身体、治疗身体的群体特殊性。在时间维度上,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某一特定群体身体认知与其医学知识体系、健康维护与疾病治疗在行为和方式上的历史差异性;在空间维度上,则表现为不同社会文化空间中群体身体认知与其医学知识体系、健康维护与疾病治疗在行为和方式上的共时差异性。

承认人类身体的社会与文化属性,理解人类不同群体由历史所发展与实践的不同医学知识体系在社会与文化层面所存在的历史与现实差异性,可帮助我们更为全面与理性地认知与对待我们的身体,更为公正与科学地对待不同“社会”与“文化”中的身体、医学及其知识的具体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辟“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身体”专栏,试图引入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与研究范式,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医学、疾病、健康等层面对身体的社会与文化属性给予多维度的整体性考察与展示,以期读者由此能更为全面地认知、理解、对待与管理身体。

本辑五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史、世界史、中医文献学与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论述主题的时间跨度涵盖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当代各主要历史时段,在空间上包含了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群体,从不同维度考察了身体在中欧两大文明体系中不同时段的社会史与文化史意义。其中,郑洪、赵卓然、王广坤的三篇文章,分别向读者展示了古代中国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社会与文化对身体的认知,以及此种认知对中欧两种医学体系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隐喻意义;陈子晨的论文讨论了较为晚近出现的精神障碍的“躯体化”问题,指出这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反映的是现代实验医学观念试图对身体进行规训的实质;陈勇的论文以20世纪的中国为历史情境,围绕西方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国医学对近视这一人体视觉器官的特殊器质性改变的成因及其矫治方法的争论,展示了国家政治力量对身体认知与疾病治疗领域的深度介入及其影响,认为隐藏于其背后的关键问题是国家对国民身体的控制、塑造与争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