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科学发展观不应该脱离“科学政绩观”
在线阅读 收藏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理念,而且是一个社会人文理念。它要求一个社会要做到经济的增长与福利的提升的统一,物质生活的富有与精神道德上的尊贵的统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同时要学会分享,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阶段。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传统体制下“革命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极左的意识形态而言的,那么科学发展观则是为了矫正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某种程度上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口号的极左而教条的理解,和由此形成的为发展而发展,为数字而发展,甚至把数字的简单上升视为发展的“盲目发展观而提出的”。从理论上说,由于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必然的同步增长,所以关注GDP的同时,政府必须关注社会总福利指数的提升,关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关注两极分化的问题,注重各阶层的平衡发展和实现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我认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社会要同时确立“科学政绩观”。GDP、经济增长速度是一方政府的“政绩”内容,但绝不应该是官员政绩的全部,甚至是唯一。经济指标本身绝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增长的结果应该包括一方百姓福利的提升,而不能只是一方官员职位的提升。如果一方面强调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依然坚持传统的政绩观,就会形成“奖赏”的标准(“传统的政绩观”)与“奖赏”的内容(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情形。当奖赏的标准与奖赏的内容不相符时,人们会理性地放弃“内容”,而去追逐“标准”,科学发展观完全有可能在实践中毁于“传统政绩观”之手。

另外,对任何社会而言,开放都是要支付成本的,经济也要考虑增长的代价。因为,并不是所有增长的最终净收益都为正。当为创造财富所消耗的资源比创造出的财富多得多时,当一定量的财富的创造要消耗过多的社会资源时,人类就会进入以增长财富的方式来减少财富的误区。因此,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人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且尤其要求政府官员反思“不惜一切代价谋发展”口号的正确性。如果摆脱了作为科学发展观重要保障的“科学政绩观”的约束,科学发展观本身完全有可能沦为口号。

我建议,在宣传口径上,要与强调科学发展观一样强调“科学政绩观”,并将“科学政绩观”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中。

(2005年4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