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

书 名: 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
英 文 名: SHANGHAI IN CHANGE:DAILY LIFE AND SOCIAL GOVERNANCE
作 者: 孙秀林
I S B N: 978-7-5201-7705-4
丛 书 名: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研究 订阅
关 键 词:  社会生活 基层治理 民生发展 社会治理 上海
出版日期: 2020-12-01

中文摘要

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2018年社区观测数据和2019年家户追踪数据的基础上,本书立足于上海,采用社区、家庭、个人的多层次框架,聚焦当代中国大都市的社会生活与基层治理两大核心议题,全面刻画了当代中国大都市社会生活与基层治理的各个侧面。本书采取整体性的分析视角,内容几乎涵盖当前社会生活与基层治理的所有重要方面,如住房、就业与贫困、社会流动、健康与就医、移民融入、老人照顾和子女教育等。本书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调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探索,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上海市地方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为中国社会学界新都市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经验材料。

<<
>>

文章列表

CommonID:DIR_71701648,ID:12678211,SiteID:14,Type:formerAidText,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49,name:作者简介,ShortName:,SubName:,EnTitle:null,EnShortTitle:null,EnSubTitle:null,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null,AbstractEN:null,KeyWords:null,EKeyWords:null,SubjectWords:null,LiteratureId:12678210,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Y,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null,XmlID:null,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0,DownCount:0,AuthorInfos:null,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作者简介,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作者简介,_RowNo:1
CommonID:DIR_71701649,ID:1267821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0,name:第一章 绪论,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社会经济改革过程中进行了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尝试,积攒了很多宝贵经验。“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立足于上海,聚焦于当代中国大都市的社会治理与社会生活两大核心议题,采用社区、家庭、个人的多层次设计框架,力图打造一个当代中国大都市的实证数据库,为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上海市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中国社会学界的新都市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创新提供助力(吴晓刚、孙秀林,2017)。,AbstractEN:,KeyWords:70849,56349,24465,EKeyWords:128887,37842,2398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1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22,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14,DownCount:36,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绪论,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绪论,_RowNo:2
CommonID:DIR_71701657,ID:1267821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1,name:第二章 抽样设计,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上海都市社区调查”基线调查于2016年正式启动。基线调查采用隐分层的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的随机抽样方法,以街道、居(村)委会及家庭户分别作为初级、二级、三级抽样单元。各阶段的抽样单位如下:第一阶段,以街道、乡镇为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二级抽样单位;第三阶段,以家庭户为三级抽样单位。抽中的家庭户中满足调查条件的所有家庭成员将接受调查。为保证调查的结果能在各区具有代表性,我们在各区分别抽取样本,同时各区的样本家庭户数不少于300户,人口数量大的区如浦东新区、闵行区等适当加大设计样本量。,AbstractEN:,KeyWords:70849,56349,414268,24465,EKeyWords:128887,37842,414269,2398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15,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2,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22,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17,DownCount:40,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抽样设计,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抽样设计,_RowNo:3
CommonID:DIR_71701667,ID:1267821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2,name:第三章 社区公共设施,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社区公共设施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关系城市整体功能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总量第二的特大城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规模人口集聚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上海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2016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正式发布《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提出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构建社区宜居生活圈,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上海都市社区调查”从街区、小区以及居民对周边设施的知晓度等多个层面对上海市的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呈现对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的调查结果。第一节,概述上海市街区层面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行政区、不同区域的配置差异。第二节,在小区层面对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不同行政区、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类型小区的公共设施配置差异。第三节,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背景下,从居民认知的角度出发,探索居民对周边设施的知晓程度,并通过不同维度,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对周边设施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的认知差异。第四节,结合本文内容,对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

,AbstractEN:,KeyWords:554874,582589,414281,EKeyWords:554875,582590,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1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3,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28,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20,DownCount:40,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发展,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发展,_RowNo:4
CommonID:DIR_71701677,ID:12678222,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3,name:第四章 社区治理,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概念以来,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社区治理也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肖林,2011)。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系统的有关社区治理的数据是相当缺乏的。对于中国的城市社区的真正理解,不仅要深化西方的社区概念,还要建立在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的深刻了解之上(费孝通,2009),形成自己的社区治理理论(吴晓林、郝丽娜,2015)。因此,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测量指标和分析维度,“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社区观察问卷是一个极佳的探索性尝试。

“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社区观察问卷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427个居委会及其所辖的1296个小区进行了系统观察,内容包括居委会及小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安全、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还有停车、广场舞、遛狗等热门议题,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访员观察来收集系统的社区层面数据的问卷。

本文将从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管理、社区生活与交往四个层面对上海的社区治理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社区区位。本次调查观察了上海市427个居委会的1296个小区,其中56.79%的小区位于中心城区,24%的小区位于近郊,19.21%的小区位于远郊。

(2)住房类型。一般认为,老工/公房、里弄房相对比较老旧,但是居民之间更加熟悉,而新建商品房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较好,但居民之间可能相对陌生。本调查在观察模块将住房类型分为了里弄房、老工/公房、多层商品房、小高层商品房、高层商品房、别墅和其他七类。其中老工/公房的比例最大,高达60.19%;别墅占比最小,为4.9%。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住房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将里弄房、老工/公房归为“里弄房/老工/公房”(67.96%),将多层商品房、小高层商品房、高层商品房、别墅归为“商品房”(30.4%),以及“其他”(1.63%)。

(3)小区经济指标。为了衡量小区居民的经济水平,我们选用了小区汽车高档品牌占比,高档品牌汽车的比例越高代表该小区的经济水平越好。为了方便比较分析,我们将高档汽车占比分成了0~10%、10%~20%,20%~50%、50%~100%四类。数据显示,中心城区的高档品牌汽车占比明显高于近郊和远郊。从小区类型来看,与里弄房/老工/公房相比,商品房的高档品牌汽车占比更高。

(4)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地。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居委会也是我们在观察时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对小区是否是居委会的办公室所在地也进行了识别,有413个小区为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地71582343。其中,有75.06%的居委会在里弄房/老工/公房小区内,仅有23.72%的居委会在商品房小区内。

,AbstractEN:,KeyWords:21195,151876,21123,30904,54809,EKeyWords:21179,151878,21125,41477,416610,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21,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4,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7.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57,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23,DownCount:40,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社区治理发展,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社区治理发展,_RowNo:5
CommonID:DIR_71701695,ID:12678225,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4,name:第五章 社区参与,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治理的基层着力点。社区工作实际上承担着社会治理最末端的职能,起着沟通政府和民众的纽带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71582344。因而,推动社会治理往社区下沉,是当前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工作。

居委会和村委会一方面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实际上又承担着各条块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职能。在过去一段时间,社区治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色彩十分浓厚,随着治理体系的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社区治理中逐渐兴起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夏晓丽、蔡伟红,201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71582345因此,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应当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居民的社区参与“不仅意味着重新找回已经失去的地方团结形式,它还是一种促进街道、城镇和更大规模的地方区域的社会和物质复苏的可行办法”(吉登斯,2000)。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有多种,包括自主参与、维权参与、政府动员参与等(付诚,2015)。那么,上海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如何呢?上海市居民在推动社区治理方面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呢?

本章使用2019年实施的“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第二轮调查的数据,探讨上海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居民与居(村)委会的关系,包括居民对居(村)委会的了解程度和对居(村)委会的信任程度两个层面;二是社区集体效能感,从社会凝聚和非正式控制两个方面介绍集体效能感的实践意涵,并从居民户籍、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因素分析集体效能感的差异;三是居民的公共事务参与,分别从参与投票和参与公共活动两个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本文数据分析所包括的总样本数为6806位成人,由于问卷填答过程中存在部分题项的缺失现象,故不同图表的样本总量可能存在差异。

,AbstractEN:,KeyWords:55567,36018,582591,119136,EKeyWords:55633,48411,582592,416599,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2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5,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34,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26,DownCount:42,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社区参与发展,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社区参与发展,_RowNo:6
CommonID:DIR_71701725,ID:12678228,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5,name:第六章 社区生活,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和私营部门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另一方面,单位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职能被削弱。人们的生活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单位制逐渐向社区制过渡,社区承担起各种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职能,因此社区建设应运而生。1986年民政部把“社区”的概念引入城市管理,1989年社区服务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法律条文。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宏观来看,这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卢汉龙,2004)。从微观来看,这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单位生活变成了社区生活,过去的单位大院被独门独户的小家庭所取代,集体生活的衰落与个人空间的兴起同步进行。

这些变迁无疑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社区消亡论者看来,这是因为城市中的主要社会关系是“非人格化的、短暂的、碎片化的”,不像传统社会每个人都被紧紧地整合进某个团结的社区(滕尼斯,1999)。但是社区持续论认为社区团结在提供社会支持、社会交往、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和促进社区生态分化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社区首先是一个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治理单位,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区域性建设和共同体建设是同步进行的,是一个过程中并行不悖的两个方面。正如上文提到的对于社区的定义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活共同体,有学者也认为中国的基础社会重构应着力于发育日常生活共同体(赵宇峰,2017),而且在现代都市社区中,人们寻求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生活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期待之中(冯钢,2002)。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居民日常的社区生活,对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有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本文根据“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数据呈现上海市居民的社区生活。本章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第二部分描述社区居民生活交往情况,包括邻里交往和社区公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第三部分是以居民的主观感受作为标准来测量社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AbstractEN:,KeyWords:54809,148533,582593,582594,EKeyWords:416610,582595,303462,582596,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27,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6,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17,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29,DownCount:34,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社区生活发展,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社区生活发展,_RowNo:7
CommonID:DIR_71701744,ID:12678231,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6,name:第七章 家庭住房,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新时期的战略目标之一。2019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体现了住房对于群众的重要性。保障居民享有适当的住房权,不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民生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住房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Cheng et al.,2016;李骏,2017)。我国传统的安居乐业思想使得住房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一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快速增长,住房价格也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数据,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的2112.00元/平方米、2005年的3167.66元/平方米、2012年的5790.99元/平方米一直上升到2018年的8736.90元/平方米。房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不同阶层住房状况逐渐分化,那些具有更高经济能力的家庭往往获得住房优势,而经济能力较差的家庭则在住房市场上受到挤压(钟晓慧,2015;Ren and Hu,2016;吴开泽,2016)。特别是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往往居住在城中村、棚户区、工业园区或连片出租屋,住房条件较差且面临着较大的居住隔离风险(杨菊华、朱格,2016;陈映芳、卫伟,2015)。在中国城市中,“房奴”和“蚁族”成为一部分面临住房困境居民的代名词(廉思,2009)。

“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住房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居民的住房状况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不断攀升的房价也使得居民的住房支出成本不断升高。不同户籍状况对上海居民自有产权住房的获得差异显著,外地户籍居民获得自有产权住房的难度仍然很大。不同户籍状况对上海居民的租房状况也有显著影响,上海户籍居民的租房多为福利性租房,租金相对较低;外地户籍居民根据学历和收入的不同,租房的价格、区位有所不同,低收入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的房租收入比相对较大。此外,上海居民居住迁移的现象频繁,常住人口中有超过80%的群体有居住迁移的经历(孙秀林等,2018)。

本文使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2019年数据,以家庭为单位,考察上海市家庭的住房情况。本章从以下六个方面考察上海市家庭住房情况:住房类型、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价值、住房支出和居住迁移。

为探究不同人群在住房类型、住房产权等方面的差异,本章将住房差异的影响因素分为家庭、个人、区域三个层次。家庭层次选取了家庭户籍状况和收入状况两个因素,用来反映不同家庭的户籍特征和经济特征。首先区分上海户籍家庭和外地户籍家庭,这两个群体的定义方式是,若家庭成员中有任何一人拥有上海户籍,则该家庭被定义为上海户籍家庭,其他的家庭则被定义为外地户籍家庭。家庭收入状况选用家庭年总收入作为衡量指标。个人层次的因素包括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采用户主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作为对比的依据。区域层次的讨论将住房区位分为中心城区、近郊、远郊三种类型,用来反映不同家庭在住房区位选择上的差异。

,AbstractEN:,KeyWords:102593,418442,163849,EKeyWords:400987,418444,560076,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30,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7,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3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32,DownCount:40,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家庭住房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家庭住房研究,_RowNo:8
CommonID:DIR_71701761,ID:12678234,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7,name:第八章 家庭财富,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家庭财富是家庭生活的物质基础,关系着家庭消费福利水平,而合理有效的资产结构是家庭财富积累的重要保障。研究我国家庭财富积累和资产结构问题,探讨其关键影响因素,有益于寻求优化资产结构和促进财富积累的有效路径,对于增进家庭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吴雨、彭嫦燕、尹志超,2016)。

家庭财富包括家庭的收入、投资状况以及家庭的生活设施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财富会涉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赡养各方面的问题,关乎居民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感。近年来,上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化浪潮中处于领先位置,在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国际地位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居民生活也有极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结构的差异很大,居民在户籍、学历、收入、职业、家庭同住人口数、子女数、是否有老年人等家庭结构情况上相差很大。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类型家庭之间财富差距很大,进而会影响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会影响整个城市的面貌。

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家庭收入、家庭投资和家庭生活资本。家庭财富是家庭的生活来源与积累,反映出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层次,户主的年龄、户籍、学历,以及家庭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居住地区、工作情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家庭的财富状况。因此,对于家庭财富的分析,主要从这几个维度进行展开。本研究使用的资料来源于“上海都市社区调查”中的3758份家庭问卷。

,AbstractEN:,KeyWords:582597,65337,582598,582599,EKeyWords:582600,65338,582601,582602,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33,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8,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3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35,DownCount:4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家庭财富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家庭财富研究,_RowNo:9
CommonID:DIR_71701785,ID:12678237,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8,name:第九章 家庭生活,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上,也体现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市场化、现代化背景下家庭成员在家庭决策和家务劳动分工的一个显著变化上(吴小英,2009;吴愈晓、王鹏、黄超,2015)。此外,由于现代化进程和市场化转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表现在作为家庭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婚姻方面,如随着中国离婚率的持续攀升,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以及配偶关系满意程度都极大地受到影响,婚姻生活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张贵良、雷韬、梁海梅,1996;申顺芬、林明鲜,2013)。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市场化程度无疑是很高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无疑也是很显著的(孙晓华、李明珊,2014;池上新,2015)。那么,在市场化背景下,上海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传统的家务分工模式还存在吗?在家庭大事的决策上,女性的家庭决策权是否有显著提升呢?作为家庭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生活状况如何呢?本章将依据“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上海市家务劳动时间的分布差异,以及从性别、年龄、学历、户籍、婚姻状况、就业状况等维度分析差异形成的成因;第二部分讨论的是在家庭大事决策上,女性家庭决策权的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描述的是家庭婚姻状况,即人们对当前的婚姻及与配偶的关系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婚姻满意度的潜在因素。

,AbstractEN:,KeyWords:27914,314109,435238,62168,EKeyWords:166514,582603,153829,6225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36,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09,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8.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18,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38,DownCount:36,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家庭生活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家庭生活研究,_RowNo:10
CommonID:DIR_71701819,ID:12678240,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59,name:第十章 就业情况,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促进就业是国家政策,关系着宏观社会稳定。就业情况与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紧密相关,关系着劳动者的日常生活。2018年以来,旧有的国际贸易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出现一定的波动,就业情况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热点。本轮调查在2019年进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反映上海市的客观就业情况。

改革开放后,社会学学者密切关注就业情况和劳工问题,包括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和社会融入(李强,2001;王春光,2002)、对劳动者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刘兴娣等,2014;王笑天等,2017)、收入不平等(吴晓刚、张卓妮,2014;於嘉、谢宇,2014)等。不同的学者从多元的角度进行社会研究,在认识和了解我国就业情况现状、科学施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就业问题在中国社会研究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本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侧重于介绍上海市的就业特征,具体描述了上海市就业人口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等社会特征及其对普通劳动者职业选择的影响。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上海市劳动者兼职就业群体和管理者群体的情况,分析他们的群体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关注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分析影响劳动者工作时长的因素及工作时长对劳动者自身生活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工作收入问题,分析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和收入差距。

,AbstractEN:,KeyWords:99900,190060,582604,EKeyWords:6432,447229,187562,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39,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0,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66,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41,DownCount:5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就业情况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就业情况研究,_RowNo:11
CommonID:DIR_71701842,ID:1267824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0,name:第十一章 就业质量,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我国政府向来将“充分就业,体面劳动”作为就业工作的目标。充分就业要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得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蔡昉,2004);实施体面劳动,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安全的社会保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卿涛、闫燕,2008)。就业质量会直接影响就业市场的全局发展。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市全社会各行业就业人员为1372.65万人,同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1582350总体而言,上海市的就业情况达到了“充分就业”的要求。但是,就业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体面劳动”的要求,则需要从就业质量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2018年,由于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贸易争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压力。国内外经济局势的变化,同时影响着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人口的就业质量如何呢?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职场关系以及对职业前景的认识呈现何种状况呢?本文使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的成人问卷数据,分析2019年上海市就业人口的工作满意度、职场关系以及就业前景三个方面。下文相应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工作满意度,主要描述2019年上海市就业人口的工作满意程度及其相关因素;第二部分为职场关系密切度,描绘了2019年上海市就业人口在职场中与同事、领导非正式交往活动的密切度和团结度;第三部分为就业前景,探讨了不同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态势以及就业人员的就业信心,并探讨了即将退休的就业人员对退休后经济来源的预期和打算。

在研究对象选择方面,“上海都市社区调查”通过三道题对就业人口进行识别,认为过去7天内从事了受薪的经济活动或家庭经营则算就业人口。具体识别问题为:(1)目前有工作;(2)过去7天内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3)过去7天内有参与家庭生意而不取得收入。在任何一题填答为“是”,则定义为就业人口,以上三题全部答“否”,则视为目前没有工作。通过识别,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有效成人样本中,有3699人为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54.35%。本章主要基于“上海都市社区调查”中的这些就业人口样本进行分析。

,AbstractEN:,KeyWords:41765,62173,582605,398515,EKeyWords:42531,42490,582606,39851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4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65,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44,DownCount:6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就业质量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就业质量研究,_RowNo:12
CommonID:DIR_71701862,ID:12678246,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1,name:第十二章 居民健康,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健康是评估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一方面,它是人类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UNDP,1990),另一方面,它又是推动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长久以来,人们主要关注健康的整体状况,如地区或国家层面的死亡率、发病率等,较少注意到健康的平等性问题,相关议题到20世纪晚期才被提上日程。之后,随着健康分层现象的日益凸显,健康平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9年7月,国务院相继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并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这是我国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出的又一记重拳。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不小的外来人口体量,导致了上海人口的高异质性,因此从不平等角度考察上海市居民的健康问题显得尤为有意义。

以往研究证实,社会经济状况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Feinstein,1993;Lowry and Xie,2009;王甫勤,2012)。收入、职业、教育等可以从不同途径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其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Winkleby et al.,1992)。在中国,教育的健康回报与所处教育阶段相关。胡安宁(2014)发现,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居民的健康回报高于农村居民,高中教育阶段则相反。洪岩璧、陈云松(2017)的一项研究指出,教育对健康的显著影响仅限于初中以下学历人群。此外,他们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时,教育的健康回报存在性别、城乡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时,则不然。一般认为,教育影响健康的机制有三种:工作、职业、收入等物质性人力资本,自我控制感、生活态度等非物质性人力资本以及健康生活方式(胡安宁,2014)。但也有学者发现,中式语境下,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很有限,可能原因包括(与西方国家相比)受教育程度整体不足、生活方式相对不健康等(Xie and Mo,2014;郑莉、曾旭辉,2016)。

本章将依据“上海都市社区调查”数据,对上海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医疗状况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重在考察不同受教育程度下的生活方式差异、医疗状况差异以及健康结果差异,并探索性别、户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AbstractEN:,KeyWords:82513,33536,43648,EKeyWords:582607,582608,2504,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45,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2,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2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47,DownCount:35,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居民健康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居民健康研究,_RowNo:13
CommonID:DIR_71701902,ID:12678249,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2,name:第十三章 移民群体,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建设加速,上海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大量优质就业机会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23.7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976.21万人,占比达40.28%71582355

近年来,由外地迁移至上海的人口增长迅速,来沪人员的结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年龄结构上,劳动年龄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但也有了更多的流动儿童和流动老人(邹湘江、吴丹,2017);在性别结构上,外来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从来沪人员素质结构来看,外来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潘鸿雁,2014);在空间分布上,上海市流动人口向郊区集聚,尤其是近郊(肖扬等,2016);外来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状况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制约了他们的职业选择,这些外来劳动力为上海城市建设及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外来流动人口减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了上海本地劳动力抚养压力(杨亮、杨胜利,2014)。

在本文中所讨论的移民是指出生时没有上海户籍的上海常住人口,其中包括户籍已经发生转变的“新上海人”和户籍还未发生转变的“流动人口”。根据现在是否为上海户籍,我们将上海市移民群体分为上海户籍移民和外省户籍移民。上海户籍移民是指出生时没有上海户籍,到上海学习或工作之后获得上海户籍的人。外省户籍移民是指,出生时没有上海户籍,现在仍然没有上海户籍但是在上海常住的人。在外省户籍移民中,根据其父母是否有在上海生活或工作的经历,我们将其区分成外省户籍第一代移民和外省户籍第二代移民。

移民群体在上海定居,必然会面临社会生活环境的转变,移民的社会融入和主观认同关系着移民群体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城市建设。社会融入是一个包含了社会关系网络、社区参与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比如这些定居上海的移民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能否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否能够及时建立。在社会融入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会产生怎样的认同,对于自己的生活能否感到满意,对于所生活的上海又有怎样的态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本章节中想要探讨的。

,AbstractEN:,KeyWords:395009,582609,5415,EKeyWords:463627,582610,480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48,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3,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49.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2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50,DownCount:39,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移民群体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移民群体研究,_RowNo:14
CommonID:DIR_71701926,ID:12678252,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3,name:第十四章 老年人口,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胡湛、彭希哲,2018)。我国正在进入一个持续的高速老龄化时期,这将使我国人口结构转向重度老龄化(陈卫,2016)。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也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然结果,可以被看作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与老龄化并行的是诸多的社会问题与挑战,老年人口生理健康差异明显、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口社会分层加深、地域差异显著等。这些所谓的问题或挑战并不完全来自老年人或者老龄化本身,而是源于当下的社会经济结构与人口结构不适应。因而,如何积极应对与治理老龄化必然是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做了专门论述,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18.1%,已远超联合国的老龄国家界定标准。而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近乎全国的两倍。2018年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介绍,预计2020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达530余万人,老龄化程度高达36%,其面临的老龄化形势颇为严峻。71582356因而,明晰上海老年群体现状、了解老年群体需求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上海市老年人目前的基本概况进行简单描述,然后从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健康与医疗、收入与养老三个方面展开,并主要从性别、年龄、学历、户籍、空间分布等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也对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AbstractEN:,KeyWords:29276,27914,151993,EKeyWords:385798,166514,151995,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51,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4,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3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53,DownCount:42,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老年人口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老年人口研究,_RowNo:15
CommonID:DIR_71701954,ID:12678255,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4,name:第十五章 儿童发展,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儿童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投资儿童发展也是对人类未来的投资。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发展状况对个体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上海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国际性大都市,它的发展关涉国家经济发展,而这里的下一代关涉这座城市的未来。和上海市有关系的儿童不仅是那些拥有沪籍的,还有那些出生且居住于上海的非沪籍儿童,或只有父母身处上海的外地留守儿童。

运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数据,本文主要就儿童照护、健康和教育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儿童户籍与常住地、家庭背景(家长教育与职业、家庭经济水平)等几个方面,描述了儿童的结构特征。第二部分主要关注儿童的照顾安排和亲子互动。第三部分从主客观两方面阐释了儿童的健康与医疗状况。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儿童的教育现状,包括参加辅导班和就读学校类型等。第五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的简单总结。

,AbstractEN:,KeyWords:40716,582611,414277,40717,EKeyWords:42113,582612,414278,195656,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54,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5,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5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56,DownCount:44,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儿童发展,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儿童发展,_RowNo:16
CommonID:DIR_71701998,ID:12678258,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5,name:第十六章 职场女性,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妇女的经济权益,尤其是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第四本中国妇女白皮书《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第一次全面介绍了促进妇女权益和妇女工作的国家机制,并指出中国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715823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职业性别隔离水平有所下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女性向白领职业领域扩张(李春玲,2009)。本章关注的“职场女性”,特指办公室职场中的女性,其实就是白领女性。根据Collins 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的界定,白领(white collar)是相对于工厂、建筑工地里的体力劳动者而言的,是指坐在办公室内的非体力劳动者。

中国影视界对于职场女性的关注和形象探索并不少,如2010年的《杜拉拉升职记》,到后来的《欢乐颂》《翻译官》《精英律师》,但大部分缺乏对职场女性在行业中真实面貌的展现,最后都倾向于呈现为披着职场剧外衣的偶像剧。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认为,经济领域的性别差距正在扩大,原因包括担任管理或领导职位的女性比例长期偏低、工资停滞、劳动力参与度和收入水平低下等。71582373其中,中国经济参与和机会的性别差距得分为0.65分,排名第9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0.58分,但是仍低于世界领先水平(0.8分以上)。71582374此外,工作收入仍有相当大的性别差距,并在持续上升(李春玲、李实,2008;王天夫、赖扬恩、李博柏,2008)。

对于职场上的性别差异,经济学的解释侧重于市场的作用,社会学则关注文化和制度。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比男性少,如教育、技能、工作经验等(Becker,2009;Mincer,1974)。女性主义理论认为这种差距源自父权制文化在劳动力市场的延续。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则认为这应是源自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地位,如女性更多进入初级劳动力市场、被隔离在低收入、女性化的职业等。控制人力资本,如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男女的平均收入比值为相对均值比,反映了纯粹由性别导致的收入差距(李春玲、李实,2008)。

办公室里的职场女性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试图借助SUNS的调查数据,描绘职场女性的群体特点。本章通过与职场男性、全职太太对比,介绍职场女性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职场情况、家庭生活,了解职场女性的现状、机会与挑战,以期推动妇女更加广泛、深入地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虽然我们通常将商业、服务业人员归入白领阶层,但中国不少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很难将他们归于西方意义上的白领阶层(李强,2005)。因此,本章的“职场女性”的职业类别仅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AbstractEN:,KeyWords:154455,99900,582613,27914,EKeyWords:154457,6432,582614,166514,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57,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6,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40,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59,DownCount:47,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职场女性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职场女性研究,_RowNo:17
CommonID:DIR_71702019,ID:12678261,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6,name:第十七章 独居青年,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迁往城市发展的人日益增多,城市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场所。包容开放的城市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状况,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在现代社会,独自居住不再只是空巢老人的被迫选择,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热衷或无奈的居住形式。克里南伯格提出,美国有超过50%的成年人处于单身状态,其中3100万人独自一人生活(克里南伯格,2015)。而在中国,据新华网报道,在2016年便有超5800万人独居,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2000万。71582380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独居青年的群体规模将日益扩大,毕竟青年选择独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独居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不少影视作品创作的主题,并频频登上各类影视荧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现象。

不可忽视的是,独居青年人数日益增多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一是城市社会环境的变化。城市凝聚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就业和发展机会,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特大城市,巨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群体(李春玲、马峰,2017)。同时,城市中高房价、高婚恋成本和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也迫使未在城市稳定扎根的年轻人只能选择独自租房,被迫“空巢”(黄苏萍、李倩倩,2018)。二是家庭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中,家庭主要以核心家庭为主,传统的家族式家庭基本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独立的房间,家庭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空间。三是个体化的发展和追求。个体化意味着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为“自己而活”的自主人生取代了以往的标准化人生(贝克、贝克-格恩斯海姆,2011)。城市文化包容多元,男女平等意识越来越强,保护隐私和个体化追求的意识也愈加浓烈,人们对于自我的生活方式有了丰富多样的选择。而青年群体在关注自我生存的同时,也注重生存的品质和自由(聂伟、风笑天,2017)。因此,独居无论是长久不变的选择还是一种暂时性的过渡状态,都日益成为城市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毋庸置疑,独居青年已经成为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群体,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他们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基于此,关注独居青年群体显然应该被视为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议题,如何更加科学、系统和全面地了解这个群体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2019年的数据,通过独居青年与非独居青年两个群体71582381的对比,来比较分析独居青年的工作、生活、健康、社会交往、居住环境等状况,试图全面描述和展现这一特殊且重要的社会群体的全貌。

,AbstractEN:,KeyWords:582615,151993,171255,EKeyWords:582616,331329,17125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60,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7,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0.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63,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62,DownCount:43,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独居青年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独居青年研究,_RowNo:18
CommonID:DIR_71702047,ID:12678264,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7,name:第十八章 新社会群体,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往往会伴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分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组织形式与就业方式等发生变化,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的服务性中介组织日益增多,一个被定义为“新社会阶层”的新社会群体由此出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最早出现于17世纪前后的近代欧洲。在米尔斯看来,新中产阶级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其并没有自己能够独立经营的财产,而只是凭借其长期累积的人力资本作为高级雇员为那些拥有大型资本的人工作;二是其生存方式从对财产的分割转变为职业的分类并依此而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和社会声望。具体而言,这些中产者们,并不是“有产”的老式中产阶级,也不完全是“无产”的工人阶级。相反,新中产阶级的大多数是中层收入的群体,并作为非独立的雇员实现自己使用符号、待人接物并承担协调、记录和分配等工作职能。同时,这些在社会分工的大背景下各司其职的职业群体,主要从事的是一些以商务、专业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抽象劳动”,处理着一些写字楼和办公室中以纸张、金钱和人身等为主要对象的抽象符号,并以职业而非财产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中国,从时间上看,新社会群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所指的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社会群体这一概念的内容与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所使用的新社会群体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其中,广义的新社会群体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社会群体两类社会群体,而狭义的新社会群体则并不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包括在内。

按照最新的界定与分类标准,新社会群体这一概念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四类不同的社会群体。尽管在社会学领域新社会群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阶层,然而总体而言,新社会群体仍较大地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总体呈现特殊的共性。除了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市场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之外,新社会群体还具有在非公有制经济体制部门工作等群体性特征。中国的新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在于这一阶层群体是否会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向一般的社会阶层转变(李培林,2017)。

在新社会群体的生成渠道上,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渠道以及市场能力是其生成、发展的三个重要机制(张海东、杜平,2017)。新社会群体的成长以及不断壮大得益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红利,市场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球化的推进等都是新社会群体不断壮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新社会群体的社会功能上,有学者认为,目前新社会群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吸纳社会就业、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结构向“橄榄型”过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春玲,2017)。

在新社会群体的存在状态上,有学者对上海市新社会群体的离沪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对新社会群体来说,户籍和住房仍然是其逃离大都市的主要原因,理性抉择可能是新社会群体离沪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孙秀林、施润华,2018)。

本文将利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数据对上海的新社会群体进行描述性分析。本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描述上海地区新社会群体的规模以及性别、年龄、户籍、职业、婚姻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描述上海地区新社会群体的经济情况,包括月收入情况与房屋产权情况;第三部分,描述上海地区新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第四部分,描述上海地区新社会群体的主观态度,包括主观满意度、政府态度、离沪意愿等;最后一部分进行小结。

,AbstractEN:,KeyWords:574974,24447,37927,EKeyWords:582617,24444,30321,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63,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8,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1.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9,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65,DownCount:35,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新社会群体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新社会群体研究,_RowNo:19
CommonID:DIR_71702077,ID:12678267,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8,name:第十九章 生育意愿,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内容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渐收紧到逐渐放开的过程。“收”是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放”是为了刺激生育,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收紧政策成效显著,我国的人口也因此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生育水平的快速下降,一些人口结构性的问题日渐突出,包括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风险高等。2016年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目的就是防范“未富先老”,克服“银发危机”(张霞、夏巧娟,2018)。

生育意愿是人口预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和态度,通常包括意愿生育性别、生育子女数、生育目的和生育间隔等(杨菊华,2008)。生育意愿是考虑了各种客观条件的生育愿望表达,它包括理想生育的子女数、生育时间和生育间隔(郑真真,2011)。本章所讨论的生育意愿主要是指孕龄群体对生育子女数目的期待。关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学术界已经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讨论,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一方面会受到政策的约束,另一方面也会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2019年的成人问卷数据,分析了上海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本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上海居民生育意愿的总体情况,包括两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性别、年龄、户籍、社会地位、健康程度和夫妻关系的群体,其两孩生育意愿存在的差异;第三部分从人口学因素、家庭结构、婚姻生活、社会经济地位、健康水平和生活态度六个方面,分析了理想子女数的差异程度;第四部分总结了数据分析的主要发现,并基于这些发现做简要讨论。

,AbstractEN:,KeyWords:61785,582618,94744,EKeyWords:405896,582619,94747,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66,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19,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1.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41,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68,DownCount:42,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居民生育意愿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居民生育意愿研究,_RowNo:20
CommonID:DIR_71702096,ID:12678270,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69,name:第二十章 社会心态,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迅速变革,社会结构秩序经历了重大调整,民众的社会心态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社会心态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孙伟平,2013),具有重要的社会引导、社会组织和凝结的作用(李静等,2003)。因此,无论是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还是研究中国社会变迁及社会问题的学术界,都极为关注社会心态这一研究领域(杨宜音,2006)。

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可见,有效的社会治理离不开对当前心态的了解和把控(王俊秀,2018)。

近些年,上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和社会矛盾积聚以及特大城市安全管理风险等诸多挑战(杨雄、张虎祥,2019)。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急需对民众社会心态做出判断和预估,积极引导社会形成开放健康的心态氛围。

基于此,本文将依据“上海都市社区调查”2019年的数据进行社会心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社会信任、社会公平、社会认同、自我效能感以及社会预期。

,AbstractEN:,KeyWords:7359,7360,329429,7409,7410,EKeyWords:7457,7364,582620,7414,42380,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69,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20,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1.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54,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71,DownCount:22,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居民社会心态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居民社会心态研究,_RowNo:21
CommonID:DIR_71702109,ID:12678273,SiteID:14,Type:chapter,Code:null,ParentId:0,InnerCode:683470,name:第二十一章 社会满意度,ShortName:,SubName:,EnTitle:,EnShortTitle:,EnSubTitle:,Level:0,BookId:12678205,AbstractCH:

社会满意度是反映人们现实社会心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满意度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各方面评价,而且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社会满意度评价能为国家和政府在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学术研究中,社会满意度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概念。社会满意度被定义为社会成员对社会提供的各种生活服务及其质量的满意度(翟学伟,2000)。也有的研究者认为社会满意度是人们在对社会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加以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李宁宁、张春光,2001)。社会满意度存在着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社会满意度指的是宏观层面的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生活较大范围内的社会满意度,如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的满意度;广义的社会满意度不仅包括了狭义的社会满意度内涵,还包括了中观层次的城市和社区满意度,如对社区交通、治安、生活环境等的满意度,以及微观层次的个人生活满意度,如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住房满意度等(陈志霞,2004)。

本文主要侧重于对微观和中观层面的社会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描述。在内容结构上,本章第一小节将分析上海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第二小节分析上海居民的工作满意度,第三小节分析上海居民的住房满意度,最后一个小节分析上海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本章分析中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上海都市社区调查”2019年数据。

,AbstractEN:,KeyWords:401658,7375,62173,407894,330363,EKeyWords:401659,7453,42490,407896,422998,SubjectWords:,LiteratureId:12678272,Fileref:null,OrderFlag:0,IsLeaf:N,PubDate:null,FindDate:null,IssueDate:null,DocType:null,ProductSeries:null,Doi:null,InstanceID:0,MinNodeSearch:Y,XmlID:b120201201X20203700001_000_021,Prop1:null,Prop2:null,Prop3:null,prop4:null,AddUser:admin,AddTime:2021-07-06 16:20:51.0,ModifyUser:Admin,ModifyTime:2022-01-05 16:12:24.0,HitCount:24,ShowType:putong,LogoID:0,PdfID:12678274,DownCount:37,AuthorInfos:,BookPublishDate:2020-12-01 00:00:00.0,SearchTitle:上海市居民社会满意度研究,ISBN:978-7-5201-7705-4,BookTitle: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BookStatus:7,AllowDownload:Y,BookVersionNum:null,researchorg:null,CopyRightDate:null,ExcellentPeriod:null,PrizeLevel:null,IsExcellence:null,ContentClass:null,IsDisabled:N,SearchTitle_2:上海市居民社会满意度研究,_RowNo:22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