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 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先后普遍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慰藉等长期护理服 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社会又难以全面及时地供给相关服务的矛盾逐渐 演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风险。为了解决这个社会矛盾,“发达国家在制定 社会政策时都很重视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纳入其中”,从筹资的角度来说,一些国家相继采用津贴模式、社保模式、商保模式和混合模式;从服务供给的角度来说,主要有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美国的PACE老年人服务计划,以及日本的以家庭...
20世纪50年代以来, 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先后普遍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慰藉等长期护理服 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社会又难以全面及时地供给相关服务的矛盾逐渐 演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风险。为了解决这个社会矛盾,“发达国家在制定 社会政策时都很重视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纳入其中”,从筹资的角度来说,一些国家相继采用津贴模式、社保模式、商保模式和混合模式;从服务供给的角度来说,主要有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美国的PACE老年人服务计划,以及日本的以家庭养老为依托的社区共同服务模式(具体参见第一章第四节介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和覆盖面拓宽, “可以肯定,长期护理是21世纪各国政府和学术界一个重要的关注主题”。中国也不例外。
<<
>>
作者简介
戴卫东: 安徽桐城人,管理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保障学科带头人。2003年开始从事长期护理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在《中国软科学》《人口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译)著7部、参著(编)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重点1项)、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6项。多项政策建议被教育部社科司、省领导批示采纳。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