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面”、“耻”与中国人行为之分析
  • 报告作者:金耀基
  • 报告字数:18309 字
  • 报告页数:17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二辑
  • 图书作者:翟学伟
  •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近百年以来,凡是留心观察中国人行为的人,不论是外国人或中国人,不论是学者或文学家,几乎都认为支配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原则是“面子”的观念。也许不是偶然的,据我所知,第一个提出这个看法的是一位外国的传教士,史密斯(Arthur Smith,即明恩溥——编者注)在他1894年的《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的第一章就讨论到中国人的“面子”。显然,一个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当接触到中国社会时,他对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是很容易意识到的。当然,“面子”并不是中国文化的专有品,但西方社会很少有像中国人那样浓厚的“面子意识”。五十年前,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而三女神中,面子又比命运、恩典更有势力。在他眼中,中国社会之所以不能有民主、法治、乃至安全的交通,都是由于“面子”作祟。鲁迅在对中国国民性的一些敏锐观察中,当然没有放过对中国人的“面子”的鞭挞。他认为中国人,特别是“上等人”,什么事情都“爱面子”,这是一种“面子主义”,“面子主义”无非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观。在姚文元手里,“面子”便成为“资产阶级”专有的道德标签了,
>>
作者简介

金耀基: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