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城南旧事”:历史重述与80年代的北京故事
  • 报告作者:张慧瑜
  • 报告字数:18156 字
  • 报告页数:25 页
  • 所属图书:城市北京与文化书写
  • 所属丛书: 北京文化研究丛书 订阅
  • 图书作者:张慧瑜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近几年来,“80年代”成为文学、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1980年代的亲历者纷纷重返、重访、重读80年代。在这些80年代的回忆、访谈和记述中,充满了怀旧的底色。80年代被作为希望、青春和理想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学、电影等文化的黄金时代。80年代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与1950~1970年代以及1990年代都不一样。80年代开启于断裂之处,又终结于另一处终结点,仿佛80年代是前一个时代的尾声,同时又是后一个时代的前奏。人们对于文学、文化的热度以及文学艺术成为社会核心话语(这也恰恰是后来的人文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如同另外一场“文化/意识形态”的革命,而在此处文化景观的下面又是自上至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系列影响至今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80年代就像历史的暗箱和鬼魅的魔术,在告别正统时代的同时,又呼唤着在90年代逐渐变成现实的现代化/市场化进程。80年代充当着双重功能,既是正统年代的批判者,又是90年代的孵化器。80年代更像一部被高度编码的密码本,是话语密布、语词涌动、论述迭出的时代,恐怕很少有这样一个话语异常庞杂、各种新思想、新说法异常踊跃的时代。与此同时,关于80年代的想象
>>
作者简介

张慧瑜: 1980年生于山东。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媒介批评和大众文化。出版专著有《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人民出版社,2012)等。近些年在《读书》、《开放时代》、《电影艺术》、《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南风窗》、《二十一世纪》(香港)、《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台湾)等发表文章200余篇。曾获2018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学会奖』论文类(评论)一等奖、2016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201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第一届华语电影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等。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委员。2015年至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文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工作。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