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京沪双城对照记
  • 报告作者:张慧瑜
  • 报告字数:5616 字
  • 报告页数:8 页
  • 所属图书:城市北京与文化书写
  • 所属丛书: 北京文化研究丛书 订阅
  • 图书作者:张慧瑜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在1950~1970年代的电影生产中有大量的城市电影,比如讲述工厂车间或街道社区“抓革命,促生产”的故事,这些都市影像以城市工人为主角、揭开生产领域的面纱,但是这些电影却并不强调都市文化的地域性,因为在阶级话语的主轴中,北京、上海等地域特色被压抑,只有到1980年代以后的城市故事中,地域性才被作为城市的本质属性,甚至为了凸显城市文化形象而建构不同的城市文化记忆。在1980年代的城市景观中,一座城市成为学术界和大众文化领域关注的热点,这就是华洋杂处的夜上海。一种在革命叙述中作为腐朽堕落、靡靡之音的旧上海华丽转身为侠骨柔肠、夜夜笙歌的夜上海。这与现代性话语的兴起有关。
>>
作者简介

张慧瑜: 1980年生于山东。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媒介批评和大众文化。出版专著有《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人民出版社,2012)等。近些年在《读书》、《开放时代》、《电影艺术》、《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南风窗》、《二十一世纪》(香港)、《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台湾)等发表文章200余篇。曾获2018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学会奖』论文类(评论)一等奖、2016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201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第一届华语电影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等。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委员。2015年至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文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工作。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