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事件为案例,深入分析该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过程、谣言的主要类型、谣言传播网络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探讨“两微”环境下当代中国谣言传播的新特点。研究发现,××事件的谣言主要集中于侵害儿童的严重程度、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及公权力和执法的公正性三大面向,这恰好是事件不确定性集中之所在。社交网络谣言的合作式生产,以“封”“堵”为手段的谣言控制措施,大众传媒与政府部门“认知权威”缺失是该事件中谣言得以持续的动因。“两微”环境下的谣言成为多元主体间沟通不确定性的媒介。对谣言的既定观念和应对谣言的传统策略难以为继,亟待学界和业界进一步反思与变革。
作者简介
张昱辰: 张昱辰,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传播、媒介文化研究、移动传播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