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效果评价与比较
  • 报告作者:于震
  • 报告字数:22327 字
  • 报告页数:33 页
  • 所属图书: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评价与创新
  • 图书作者:于震
  •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信贷周期在全球范围内已被视作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而化解这一风险正是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70614937所谓信贷周期指的是在内生和外生机制的作用下,信贷规模扩张与收缩过程交替往复的信贷波动现象。信贷周期的形成和演化是经济基本面或经济周期70614938、金融自由化70614939、银行业竞争70614940以及制度设定70614941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信贷周期的顺周期特性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持续性冲击。根据高盛估计,中国2013年的信贷规模接近GDP的240%,几乎接近承受极限。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独树一帜、稳定增长的重要推手之一,但也为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在当前严峻形势下面临巨大考验的不只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有旧的宏观调控思路。鉴于信贷市场的顺经济周期特征,狭义上“紧盯产出和通胀”的货币政策必须配合信贷周期监管的逆周期金融宏观调控审慎政策,这也是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调整的必然趋势。70614942在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政府在2010年11月颁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政策
>>
作者简介

于震: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应用计量经济学等。在《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等项目10 余项。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