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三种价值取向
  • 报告作者:戴建波
  • 报告字数:24379 字
  • 报告页数:28 页
  • 所属图书:地方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 图书作者:戴建波
  •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是价值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本质上是要实现某种价值。“价值”现象虽然有着多样化的情景和表现,但它的发生和存在只有一个基础,即以人为主体的各种各样的对象性关系。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它的全部因素和环节都具有人的、社会的、精神的特性,马克思将其概括为人的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所遵循的人类特有的“两个尺度”。[1]他认为真正的人类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实现人类本质力量的活动。在劳动这个具体的对象化活动当中,人类按照两个尺度来活动,即“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客体尺度和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所决定的主体内在尺度。主体的活动总是要同时把这两个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2]人的“内在尺度”具体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身结构、规定性和规律,包括主体的需要、目的性及现实能力等。在价值主客体关系中,主体的内在尺度就是价值尺度,是主体对某类事物的价值的根本看法,即价值观,主体基于意识到的需要,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各种价值关系产生一定的认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3]它决定了价值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是价值的根源。地方高校教师流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活
>>
作者简介

戴建波: 湖北红安人,博士,武汉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教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若干。近几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