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价值取向的人本逻辑
  • 报告作者:戴建波
  • 报告字数:15882 字
  • 报告页数:18 页
  • 所属图书:地方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 图书作者:戴建波
  •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价值取向有其背后的逻辑,这种逻辑反过来又可以检验价值行为的效果是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达到了价值主体的预期。埃德加·沙因认为,人类行为是我们的行为意向、我们对即时情境的知觉、我们对情境和情境中的人的假设或信念相交织的复杂结果,反过来,这些假设是以我们过去的经验、文化规范以及他人教给我们要期望的东西为基础的,对我们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引作用。[1]人是行为的主体,作为总体性的人,不仅是自在的存在,还是自觉的存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2]这就意味着人在追求自身理想性存在状态时,总是不断超越自己,追求自我解放,扬弃自我异化,克服“物本”和“资本”两种体现人的片面本质的社会存在的缺陷,寻求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逻辑。更确切地说,“人本”逻辑的精神实质是人的解放或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总体来说,社会发展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人的本质不断实现的过程,伴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得以实现。“人本”逻辑的产生就是社会发展由自发过程转向自觉的高度,由人的自在本质转向自觉本质,将人从“物”中解放出来,实现人
>>
作者简介

戴建波: 湖北红安人,博士,武汉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教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若干。近几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