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治隐喻与教育想象:社会教育的空间场域
摘要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西谚亦有“We shape buildings,buildings shape us”。社会史在研究会馆、茶馆、庙会、民间祭祀等主题时,普遍重视其建筑设置,包括建筑风格、内部布置等。社会教育作为近代中国政府“开民智”的国家建设中的一环,其机构建筑,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民众教育馆、体育场等,大多由原地方公产旧址改建而成。“在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中,国家权力渗透的方式之一就是时空重组,这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本章将梳理传统空间改造、公园化建设、社教机构内部布置等教育空间中设置的政治符号,考察社会教育机构如何利用它们渲染“国家在场”,揭示社会教育如何借助外部与内部的空间重构,利用“令愚者智开,嚣者气静”的教育场所的“空间政治”来塑造国民。
>>
作者简介

周慧梅: 河南延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社会教育,先后出版专著《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新国民”的想象:民国时期民众学校研究》《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整理出版《王炳照口述史》,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