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从行动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大体概括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和特点。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位制阶段,中国工会的主要行动主体是企业工会,由于此时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行政化的劳动关系,所以工会的职责结构是以生产为中心,兼顾生活、教育和民主管理。二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劳动关系实现了市场化转型,劳动关系紧张和矛盾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工会的职责结构开始转变为建设、参与、教育和维护,且维护职责被突出强调为工会的基本职责...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从行动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大体概括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和特点。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位制阶段,中国工会的主要行动主体是企业工会,由于此时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行政化的劳动关系,所以工会的职责结构是以生产为中心,兼顾生活、教育和民主管理。二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劳动关系实现了市场化转型,劳动关系紧张和矛盾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工会的职责结构开始转变为建设、参与、教育和维护,且维护职责被突出强调为工会的基本职责,为此地方工会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工会的主要行动主体,并形成了以“借力”为主要运作机制的社会化维权模式。三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来,中国工会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指导和要求下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其职责结构也开始转变为对维护和服务职责的双重并举,相应地,中国工会也开始尝试对不同层级工会的职责进行分工和整合。一方面对企业工会的职责进行“瘦身减负”,使其着重于服务职责,并辅之以资源向下倾斜的政策,以此激发企业工会活力,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另一方面将企业工会难以履行的维护职责以及一些服务
<<
>>
作者简介
吴建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