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反映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基尼系数测度发现,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集聚呈现集中化趋势下的分散布局形态,重化工业产业的地理集中度低,空间分布比较均衡。1987~2012年,不同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地理集中程度最高,为0.690,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的地理集中程度最低,为0.308。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依赖于资源的历史和地质分布,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因而容易集中分布;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与沿海地区的其他产业的生产以及人民生活高度相关,因而地理集中...
通过反映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基尼系数测度发现,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集聚呈现集中化趋势下的分散布局形态,重化工业产业的地理集中度低,空间分布比较均衡。1987~2012年,不同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地理集中程度最高,为0.690,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的地理集中程度最低,为0.308。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依赖于资源的历史和地质分布,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因而容易集中分布;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与沿海地区的其他产业的生产以及人民生活高度相关,因而地理集中程度较低,为均衡分散。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均小于平均水平,表明其呈现分散状态,这与其对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从而产生地方保护倾向有关。可以看出,多数省份的重化工业发展由依赖资源和能源的密集投入转为加工制造业,但诸如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型重化工业的发展还不平衡。
<<
>>
作者简介
刘铁鹰: 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能源经济等。担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Urban Studies、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Economic Modelling、Energy等期刊上发表SSCI/SCI论文20余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