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关于中国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讨论
摘要
我于今年《人口研究》第2期发表了从2000年普查1‰数据样本通过母子匹配方法计算的20世纪90年代各年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1]这一水平的计算完全从原始数据出发,没有经过任何调整。将这些生育水平计算结果与其他来源的统计调查结果的比较说明,它们之间虽然不能十分吻合,但是都一致性地表明,全国总和生育率在1990年开始结束了10年徘徊的局面,出现了新一轮的持续下降。根据调查数据而且不加调整,不同来源的1990年代后期总和生育率计算结果均低于1.5,比如五普数据揭示的2000年总和生育率仅为1.23,而国家人口计生委2001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的相应结果则为1.45[2][3]。此外,所有信息渠道还揭示出,在20世纪90年代初婚、初育的平均年龄均有显著的推迟,各孩次之间的平均间隔有所延长。显然,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水平的下降中,不仅有终身生育量减少的影响,而且受婚育年龄推迟的影响也很大。并且,即使在控制了婚育年龄推迟的影响以后,终身生育水平估计不是一般性地略低于更替水平,而是大大低于更替水平。当然,近年来出生数据质量一直受到强烈的质疑,不断出现漏、瞒报的事件。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地、全面地评
>>
作者简介

郭志刚: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