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澳门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摘要
纵观历史,教育往往与社会特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特殊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出现,以及法治的进程,受教育权由“特权”演变为“人权”,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综合产物。自开埠以来,按历史年代从四个阶段来探究澳门教育的发展:明清两代、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澳门回归后。在华人的文化传统里有两种性质的制度——“法家型制度”和“儒家型制度”11365202。“法家型制度”的特质是集权化和规格化,对于传统中国这样的大型国家,自然有其必要,但也后患无穷11365203。儒家则提出另一种制度思维,在消极方面扮演了调和、自救的角色,在积极方面则推动革新,促进新思维、新人才的诞生。他们认为整体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形成道德社会,达成“教化”的效果11365204。其实,我们现今的教育制度,一如整体的政治制度,防弊的功能强,塑造理想环境的功能相对薄弱;督促的作用强,荣誉的作用弱。人本性是自由的,而且人性也是社会的。要使人充分发展成一种社会的、政治的群体,就需要参与其社会的共同生活,这也是民主机制的自然产生11365205。但是,善美的社会与国家之建立并非外塑的,而是奠基在人的
>>
作者简介

张雪莲: 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入职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现在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辅助处工作,曾参与多部教育范畴立法的研究与草拟工作(包括《非高等教育纲要法》《非高等教育公立学校教师及教学助理员职程制度》《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教学人员专业委员会运作方式》《委任教学人员专业委员会成员》等)。近年发表多篇关于澳门教育制度的论文,如《澳门居民受教育权的发展与挑战》《澳门受教育权保护的现状》《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义务教育制度比较》等。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