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沿边地区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随着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沿边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整个沿边地区中,东北城市产业发展更具有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产业集聚中心,并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对应的是,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受封闭式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工...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沿边地区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随着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沿边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整个沿边地区中,东北城市产业发展更具有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产业集聚中心,并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对应的是,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受封闭式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工业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出现衰退。改革开放前,东北工业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辽宁工业产值份额在1978年超过8%,东北地区工业产值份额平均为5.5%,高于广东。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工业产值份额一直呈下降趋势,2003年辽宁工业产值份额下降到4.3%,东北三省工业产值总份额只有8.2%,同期浙江达到9%,广东为15.1%,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南渤海湾地区工业份额总和超过50%,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逐步边缘化的困境。2003年10月,国家提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促进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
<<
>>
作者简介
李天籽: 197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国际区域合作、资源经济,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科学等研究项目,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