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制造共同命运:以“白族”族称的协商座谈会为例
  • 报告作者:梁永佳
  • 报告字数:15565 字
  • 报告页数:16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 图书作者:祁进玉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有关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老一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林耀华先生在1957年共同撰写的《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一文中就早已指出,族别问题的研究在民族识别的政治决策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民族名称是不能强加于人或由别人来改变的,我们的工作只是在从共同体的形成上来加以研究,提供材料和分析,以便帮助已经提出民族名称的单位,经过协商,自己来考虑是否要认为是少数民族或是否要单独成为一个民族。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各族人民自己来做的,这是他们的权利”。两位前辈明确地将民族识别研究放在民族识别决策的从属地位,认为“民族名称”是由各族人民自己确定的,这就是著名的“名从主人”原则。但是,如何实现“名从主人”,他们却未作详论。这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因为正如林耀华所说:“一九五四年,仅云南省就有二百六十多个族体上报族称。当时我们仅从表面分析,就发现‘族称’很混乱。有的用自称,有的用他称,有的用民族内部分支名称。一些人自报地方籍贯名称,一些人竟自报特殊职业的名称。还有的地方共同体受汉族影响深,讲汉话,民族特点虽不显著,但还保留强烈的共同心理感情等等。”既然族称问题如此复杂,那么,云南的260个族称是如何
>>
作者简介

梁永佳: 梁永佳(1973~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著有《象征在别处:社会人类学探讨》《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等。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