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战略与缓和——关于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目标的不同实践
报告字数:31999字
报告页数:40页
摘要
1969年尼克松执政以后,对美国来说冷战进入了“缓和”时期。这是美国因越南战争处于困境,尼克松力图通过政策的调整走出困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突破,因此这段历史也往往受到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特别重视。但是,从整个冷战过程来看,人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尼克松时期开始的“缓和”对美国来说达到了什么效果,而对“缓和”到底意味着什么讨论得并不充分。我们的目的是讨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逻辑,因而对我们来说,“缓和”所意味的东西比它所达到的效果可...
1969年尼克松执政以后,对美国来说冷战进入了“缓和”时期。这是美国因越南战争处于困境,尼克松力图通过政策的调整走出困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突破,因此这段历史也往往受到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特别重视。但是,从整个冷战过程来看,人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尼克松时期开始的“缓和”对美国来说达到了什么效果,而对“缓和”到底意味着什么讨论得并不充分。我们的目的是讨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逻辑,因而对我们来说,“缓和”所意味的东西比它所达到的效果可能更值得关注。我们所需要讨论的是,“缓和”所反映的战略思维是否构成美国战略的基本要素,并可能在今天甚至今后继续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最重要的还不是“缓和”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而是“缓和”代表着一种与以前所不同的战略思维。一直到尼克松上台以前,美国所实行的遏制战略,其明确的或隐含的目标,或者路径依赖所形成的战略目标都是带有“普遍主义”特点,即认为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美国的价值与制度,因而带有追求绝对安全的目的。而尼克松所推行的“缓和”,其战略思维转向了承认力量多极,战略目标变为在多极基础上追求相对安全,途径是现实主义所熟悉的追求有利于
<<
>>
作者简介
周建明: 1952年生,经济学博士,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曾合作和主编有关美国战略研究的书有《美国安全解读》、《实力与威胁:美国国防战略界评估中国》、《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合作翻译出版的美国战略文献有《以军事力量谋求绝对安全——美国新军事革命与国防转型文献选编》、《2001四年防务评估——安全驱动的战略选择》、《中美“解冻”与台湾问题:尼克松外交文献选编》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