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成年人的健康状况不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还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地区之间的健康差异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从反映地区总体健康水平的指标来看,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平均预期寿命高的省份除吉林外全属于东部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在72.9岁以上,最高的是上海,已达到78.14岁;而平均预期寿命低的10个省份中,除江西外则全部处于西部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或以下(朱向东,2006)。人口患病率和死亡率不仅受到社会...
成年人的健康状况不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还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地区之间的健康差异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从反映地区总体健康水平的指标来看,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平均预期寿命高的省份除吉林外全属于东部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在72.9岁以上,最高的是上海,已达到78.14岁;而平均预期寿命低的10个省份中,除江西外则全部处于西部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或以下(朱向东,2006)。人口患病率和死亡率不仅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收入差距越大,患病率和死亡率越高(Ben-Shlomo et al,1996;Kaplan et al,1996;Kennedy et al,1996;Lynch et al,1998;Wilkinson,1996)。Kaplan(1996)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各州的中位收入后,州内收入分配越不均,该地区的死亡率和其他健康指标的水平越高。明艳(2006)对中国95个县市慢性病患病率的分析表明,住户与最近的医疗单位之间的距离越近,慢性病患病率越低,而急性病对于基层、近距
<<
>>
作者简介
毕秋灵: 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统计学、人口学、文化市场等领域的研究。曾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人口计生委委托的多项课题,在国内社会科学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