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王绍章
- 所属图书:渐进与突破
- 图书作者:王绍章
-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37639字
报告页数:38页
摘要
1945年“八月风暴”行动后,萨哈林岛再无被占领之忧。它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是冷战。从地理范围上看,冷战开始于欧洲,之后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苏联在亚欧大陆崛起、美国称霸世界是冷战的主要特征。造成苏美之间长期斗争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国家利益的角逐。对油气资源控制权的争夺,是苏美地缘政治角逐的一部分,这场角逐在反法西斯盟国胜利在望之时即在亚欧大陆展开。苏联红军将纳粹德国的军队驱逐出本土后,反攻使它进驻欧洲更广阔的地区,最终从卢卑克到的里雅斯特形成了一条...
1945年“八月风暴”行动后,萨哈林岛再无被占领之忧。它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是冷战。从地理范围上看,冷战开始于欧洲,之后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苏联在亚欧大陆崛起、美国称霸世界是冷战的主要特征。造成苏美之间长期斗争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国家利益的角逐。对油气资源控制权的争夺,是苏美地缘政治角逐的一部分,这场角逐在反法西斯盟国胜利在望之时即在亚欧大陆展开。苏联红军将纳粹德国的军队驱逐出本土后,反攻使它进驻欧洲更广阔的地区,最终从卢卑克到的里雅斯特形成了一条与美英军队对峙的军事分界线,该线还穿过亚得里亚海延伸到希腊北部边界和土耳其海峡。苏军接管了东欧地区的石油资源和基础设施。罗马尼亚受到了特别关注,因为罗马尼亚是世界上发展石油工业最早的国家之一,石油储量丰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美国的资本控制了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并在当地派驻代表,分别是阿斯特拉-罗马尼亚公司、罗马尼亚-美国公司。“二战”期间,罗马尼亚为德国供应石油和燃料。罗马尼亚参加对苏联作战的主要目的是要夺取比萨拉比亚,曾一度得手并将其并入版图。尽管如此,罗马尼亚并没有与苏联彻底决裂。1944年就在苏联重新夺取了比萨拉比亚而轴
<<
>>
作者简介
王绍章: 王绍章 法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教授。曾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东北亚论坛》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