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影响评价的解释框架
  • 报告作者:史玲玲
  • 报告字数:25072 字
  • 报告页数:31 页
  • 所属图书:社会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
  • 图书作者:史玲玲
  •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社会影响评价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增加正面效益,尽量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兼顾效益在不同群体中的分配,实现公平。同时保证政策或项目效益的持续,促进社区或者群体的发展,减少贫困,或避免新的贫困产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社会影响评价就要分析地方社会由于外来资金进入和技术应用而产生的改变和重新组织的状况,如个人或群体在行动、关系和情感方面的改变,组织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内部相互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等等。同时通过社会分析了解地方社会的制度和关系结构对于各种变化的适应力,以及不同主体对于各种变化的反应。简单地说,项目就是外在的刺激,对于外在的刺激地方要做出一定的反应,而且这个刺激反应过程还会受到外在机构或者权威的影响。本章试图对这个刺激反应过程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这样做有利于理解社会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也有助于把握具体的分析过程。社会影响评价一般以项目为核心,项目是最小的政策单位,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或经济目标。项目的设计不能完全按照科学、理性的路径来设计,因为项目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执行的,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且项目会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和个人。项目影响的社区和群体不是
>>
作者简介

史玲玲: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影响评价、城市社区、城市民俗研究。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