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不宜笼统地使用“深港衔接”一词
  • 报告作者:袁易明
  • 报告字数:659 字
  • 报告页数:2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
  • 图书作者:陶一桃 雍炜
  •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一个口号的提出不仅要考虑到它是否正确,尤其还必须注意到它是否有利。鉴于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的政治背景,以及深圳面对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近年来,大量使用“深港衔接”一词。现在,应当重新研究这个词的适用范围,我有以下几点看法。第一,在公路、铁路、口岸等经济基础设施实物硬件上,能够直接接上的,可以使用“衔接”一词。第二,在涉及生产关系,尤其是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等虚构软件,因有“一国两制”的最终界定,所以不宜提“衔接”。第三,有些中性问题,如运行机制、国际贸易法等,人们虽然也习惯用“国际接轨”“国际惯例”来表述,但是为了规范化,应尽量使用通则术语,不用模糊语言。第四,港人普遍心理是怕“变”,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衔接”,恐怕会加剧他们害怕的心态,认为内地要“吃掉”香港。如果一切都可以“衔接”,那么还有什么“香港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变”的中央许诺?!第五,如果我们深圳一味地讲“衔接”,那么会造成误解,以为我们要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与资本主义一体化。第六,由于香港经济具有高度自由化特征,虽然深圳可以多方借鉴,但终究不可能“衔接”成功。就是说,在体制上仍会有巨大差异。据此,我建议,该用“衔接
>>
作者简介

袁易明: 袁易明,时任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硕士助理研究员。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