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所选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特区规划演变续表3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经济特区的演化:国际经验和教训

一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将经济特区(SEZs)视作为工业化的引擎,经济特区的数量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显示,拥有经济特区的国家数量已经从1995年的73个增加至2006年的130个,同时经济特区的数量从500个增加到3500个。随着经济特区数量的爆炸性增长,经济特区在形式和功能上也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各种新的开发区经过演化,被归入经济特区的范畴。有趣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一种以上的冠以各种名称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这并没有熄灭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将经济特区作为经济扩张和现代化引擎的实验的热情。成功的国家继续使经济特区朝新的方向发展,而不算很成功的国家似乎坚决地采取更大胆的措施来复制成功国家的经验。尽管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经济特区也在不断演化,经济特区的蓝图仍由植根于过去的狭隘意识形态所驱使,经济特区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其效果一直受到质疑。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经济特区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它们的结构、空间、功能和管理维度如何随着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突出强调经济特区的演化过程。同时重新审视当代世界经济特区的相关性。最后概述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区规划的主要经验教训。

二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特区的演变:全球经验

(一)在中世纪,欧洲自由港口/城市/特区的出现恰逢重商主义的兴起

经济特区是促进贸易和发展国内产业的一种工具,其传统形式是在当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