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社会网络收入效应中介机制的理论模型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高能低就规避:网络-收入效应的中介机制

本章把人职匹配视为人职关系的状态之一,在分析社会网络与人职关系之间的复杂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高能低就规避”的概念,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网络中对于人职关系的正负效应,以及高能低就规避在社会网络中收入效应的中介机制。

一 研究问题与文献评述

收入分配机制及其公平性是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社会网络是收入获得的重要的非正式机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社会网络与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成为基础前沿课题之一。有学者断言,网络与收入之间的因果效应确实存在,且可以定论(梁玉成,2010)。但是,社会网络通过何种路径收入,却存在着似乎矛盾的实证发现。一方面有学者发现,社会网络通过促进人职匹配提升入职收入(Bian,Huang & Zhang,2015)。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发现,社会网络对人职是否匹配没有确定性影响(张文宏,2006),人职匹配也不一定提升入职收入水平。那么,社会网络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是我们关心的核心问题。

社会网络收入效应可以追溯到格兰诺维特的经典研究。他发现弱关系作为提供非重复信息的桥梁,可以提升求职者职业地位与入职收入(Grannovetter,1973)。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推进了这一研究,认为跨社会阶层接触的关系人地位高低,是影响求职者能否获得更好职业地位与高收入的关键(Lin,1978)。此观点在欧美国家和地区之外,被大量的经验研究所支持(Moerbeek,Ultee & Flap,1995)。边燕杰发现,中国人弱关系背后是强关系桥梁,并提出了他的“强关系假设”(Bian,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