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入职工资获得——关系强度和关系资源的双重视角
上一章从社会网络资源观的角度出发,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正向的因果关系。但这只是社会网络收入效应的一个分析视角,本章将结合社会网络的强度观和资源观,探究社会网络究竟如何影响入职工资,以及社会结构变迁对社会网络收入效应的制约作用。
一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关系强度视角下的入职工资
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劳动者生产能力的函数,而达到了某项工作所预期的劳动生产率的那些劳动者,将得到市场上的均衡工资(Javanovic,1979)。但是问题在于,生产率是劳动者不能被观察到的潜在素质,并且这种不可直接观察的关于劳动者生产率的信息贯穿于劳动者本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网络的作用就是通过向雇主提供信息,以供其择优录取求职者(Stigler,1961;Akerlof,1970;Granovetter,1981)。这说明,社会网络提供的信息越精确,雇主对求职者的评价越高,入职工资水平也随着越高。另外,雇主并非总是理性的,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受一些无关生产率的因素的影响,用比较高的工资雇用一个生产率较低的求职者(Simon & Warner,1992)。比如,当雇主对推荐者或中间人高度信任,特别喜爱,或者存在人情压力时,社会网络对雇主有实质性的影响,使其偏离生产率理性,对求职者产生偏好评价,提高其入职工资水平。所以,信息与人情是社会网的两种不同资源,对入职工资水平发生不同的作用。
由于很难测量关系信息和关系人情,以往的经验研究受格兰诺维特的影响,使用关系强度作为替代变量:“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