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91~2012年中国每千人中研究与开发人员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中国创新能力的未来演化

一 国家创新能力的概念及测度概述

(一)国家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1934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将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创新概念提出之后,创新能力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创新政策文献中。

“创新能力”具有层次性,一般可以按照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国家(区域)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国家创新能力属于宏观层次的概念,它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能力体现,是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发展阶段,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Freeman(1987,1995)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框架,该框架主要用于分析国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1987年,Freeman在研究“日本模式”成功经验时发现,要想推动一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仅靠企业是不够的,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的制度与政策。Free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由公共和私人部门机构组织的网络,这些机构组织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促成、引进、改变和扩散了各种新技术。

Luis Suarez-villa(1990)提出了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国家创新能力是创新能力理论在国家层面的应用,同时也涉及了教育、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等环境驱动因素。

Porter则通过分析影响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的四个重要因素,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钻石体系理论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