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我国中等收入阶段的消费状况与特点

消费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持续性最强的推动力。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面临的经济增长困境,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需求动力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动力不足,因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1]。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跨越“中收陷阱”和老龄化加速推进带来的双重压力,如何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启动老年消费,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既可以有效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又有利于中等收入阶段诸多经济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段的“消费陷阱”

2006年世界银行提出“中收陷阱”后,曾对此做出阐释;最近的概括是: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些国家作为商品生产者始终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提升价值链并开拓以知识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主的高成长市场(World Bank,2010)。怎样从偏重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转变为以提升价值链、知识创新和服务为主的“高成长市场”?对于走进中等收入的国家说来,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前期发展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矛盾,扫除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培育新的市场需求,开辟新产品和服务市场。消费作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不仅标志着再生产过程的最终实现,而且是创造新的再生产动力,维系再生产得以进行的真正的推动力。

消费与投资失衡所引起的内需不足,是导致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国家经济发展停滞或回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后,建立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