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环境质量—城市规模理论模型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规模探讨

本章进一步完善了资源消耗-城市规模、环境质量-城市规模理论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三层面,探讨了综合城市规模指数。以此为基础,利用2007~2011年全国范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区域的空间维度角度,用综合城市规模指数和城市非农人口,分别与综合人均资源消耗指数、综合环境质量指数进行面板回归,得到资源消耗-综合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环境质量-综合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经验模型。基于经验模型,进行了资源节约型最优城市规模和适度城市规模、环境友好型最优城市规模和适度城市规模的探讨,并就全国范围及四区域的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

第一节 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进展

所谓“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城市在现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城市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阵地。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剧变是主要特征之一。城市规模包含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模的扩张一方面导致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消耗增加,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总量也会增加,污染城市环境。所以城市规模的扩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本章将从城市资源节约型和城市环境友好型的角度探讨城市的最优或适度城市规模。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先对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关于城市规模,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最优(或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