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路线”的抬头与中日战略博弈的地区化
2012年12月,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安倍晋三也时隔六年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安倍政权上台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已经大大改变了战后日本七十多年的“吉田路线”,逐步形成“安倍路线”。安倍政权为摆脱“战后体制”而实现“全面正常化”,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牵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就导致了中日战略博弈的“地区化”。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在选举中“梅开二度”,重新掌权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转变战后日本国家路线的政策和措施。2014年7月,安倍政权通过内阁决议决定行使集体自卫权,彻底改变了对日本历代政府“虽拥有,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2015年4月,安倍访美之际,同美国商谈重新修改1997年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并行使集体自卫权,这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双方加强了日美同盟体系,从而实现了日美军事合作的“全球化”和“无缝联系”。同年9月,自民党在参议院强行通过“安保相关法案”,为行使集体自卫权而奠定了法律和制度上的基础。在安倍政权力推“全面正常化”的背景下,新的日本国家路线——“安倍路线”逐步开始抬头,大大改变了战后日本七十多年的“吉田路线。
安倍政权为达到“全面正常化”目的,对外推行“价值观外交”的同时,利用“中国威胁论”,极力拉拢国内民众的支持。在这种政治需求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被安倍用作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借口,而且日本政府也采取疑虑态度和进行牵制,给中国外交造成重大的外部障碍。
战后日本国家